【学会新闻】血液净化专委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南肾脏病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5-10-11 浏览次数:79
图片

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南肾脏病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7日至28日,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暨南肾脏病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融合,赋能,向未来——肾脏病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并纳入“广东省健康科普进万家行动”系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肾脏病学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并参与了这场内容丰富、议题前沿的学术盛会。

会议于9月27日上午8时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刘璠娜教授主持。开幕式上,首先举行了天河区城市医疗集团区域中心授牌仪式,由梁耀中主任担任仪式主持人,标志着该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仪式伊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小飞院长发表开场致辞。他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强调,两大中心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的关键举措,医院将全力支持中心建设工作,为提升天河区乃至广州市的肾脏病与慢病防控水平贡献力量。

紧接着,天河区卫生健康局王志斌局长发表领导致辞。他代表区卫健局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指出此举对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连续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心肾代谢疾病(CKM)的早期筛查与全程管理具有里程碑意义,并期望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将中心打造成区域专病防治的典范。

随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刘璠娜教授作为中心主任作了详尽的工作汇报。她系统阐述了两大中心的建设背景、组织架构、未来三年的工作目标与实施路径,明确了以质控促规范、以防控保健康的双重使命,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

01
主会场报告


在学术环节中,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现场座无虚席。余学清教授以“学科建设:探索与思考”为题,拉开了学术演讲的序幕。他从战略高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新时代肾脏病学科发展的方向、挑战与创新路径,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马文军教授聚焦全球性健康议题,作了题为“气候变化与CKD:一个引人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环境变化对慢性肾脏病疾病负担的深远影响,引发了与会者对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高度关注。

楼晓伟教授则从实践层面出发,分享了“从AI赋能慢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如何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与技术手段,提升慢性肾脏病的管理效率与患者生活质量。

02
专题聚焦:深入CKM,共议心肾代谢管理新策略


心-肾-代谢综合征(CKM)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在专题环节中,黄雪霞教授、贾林沛教授、秦曙光教授和刘璠娜教授分别就“慢性肾脏病中医治疗优势”、“CKM中慢性肾脏病的诊疗进展”、“nsMRA开启CKM心肾代谢管理新格局”及“从肾脏角度出发看CKM综合征”进行了深度解读与报告,展现了CKM领域从诊疗技术到药物应用的最新突破。

此外,会议还设置了精彩的专题讨论环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尤燕舞教授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聂立红教授的主持下,多位来自各级医院的专家们,围绕“肾内科专科CKM分级防控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与挑战”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在CKM分级防控中的实践与赋能需求”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务实的讨论,台上台下互动频繁,为基层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03
分会场并行:深度聚焦,推动专科实践


本次论坛设多个平行分会场,内容涵盖诊治进展、设备管理与护理实战,满足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需求。

血液净化质控中心培训会(主题二 & 三)

此联合会场融合了肾内前沿与工程技术。在主会场,中日友好医院张凌教授分享了“形形色色的转移性钙化”,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展示了其诊断与处理要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俊教授介绍了“延展性血液透析及临床获益”;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振伟教授则带来了“血液灌流的循证医学证据”等最前沿的基础科研向临床转化的报告。在设备安全分会场,何忠贵教授等资深工程师与临床专家就“集中供液设备的合理选择”、“血液净化设备新标准解读”及日常维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为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工程技术支持。

IgA肾病诊治新进展(主题四)

本专场由刘双信刘璠娜教授担任主席。与会专家围绕“IgA肾病现有治疗药物的价值定位和临床应用”、“IgA肾病病例分享”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肾脏病全程管理与护理实战(主题五 & 六)

9月28日的主会场继续就“肾脏病诊治进展与全程管理”展开研讨,专家们对IgA肾病诊治、疾病长期预后等进行了系统梳理。

上午八时,会议在隆重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科普比赛颁奖”仪式中拉开序幕。该仪式旨在表彰在肾脏病健康科普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医护人员与团队。一批形式新颖、内容优质、传播广泛的科普作品脱颖而出,获奖者从学会领导手中接过了象征荣誉的证书与奖杯。这一环节充分彰显了本次论坛对“健康科普进万家”行动宗旨的深入践行,激励更多医疗工作者投身科普,提升公众肾脏健康素养。

04
学术深耕:诊治进展与全程管理路径探索


颁奖仪式后,主题五:肾脏病诊治进展与全程管理论坛随即展开。多位专家继续就慢性肾脏病的全周期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刘虹教授作题为《IgAN诊治相关认知》的报告,深入解析了IgA肾病诊治的最新认识和实践要点。

·中日友好医院张凌教授分享了《我的医学科普之路——愿肾病患者不再需要透析》,从医学科普与临床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减少透析依赖的探索与思考。

·澳门镜湖医院彭洪泉教授以《慢性肾脏病潜在生物标志物进展及POCT挑战》为题,介绍了新兴生物标志物在CKD中的应用前景及检测技术的瓶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杨琼琼教授带来了《难治性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策略和进展》,聚焦临床治疗难点与解决方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梁敏教授在《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管理——问题与探索》中,结合实践探讨了透析患者营养干预的关键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彭晖教授以《从中国IgA肾病患者的长期预后看疾病诊疗理念的变化》为主题,提出了诊疗理念更新的重要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庆华教授则在《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精准治疗进展》报告中,展示了精准医疗在免疫性肾病领域的最新探索。

议题涵盖了从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到长期随访、并发症管理的完整链条,专家们分享了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策略和管理路径,强调了在多学科协作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照护的重要性。

05
护理实战:精进技艺,守护透析生命线


下午的主题六:血液净化&肾脏病护理的实战进展专场成为护理同仁交流的高地。李英娜教授详细讲解了 “B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与维护的高级技巧” ,分享了提升穿刺成功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宝贵经验。余惠霞护长随后带来的 “小儿血液透析液体精准容量控制管理与护理策略” ,则针对这一特殊患者群体的护理难点,提出了精准、细致的解决方案。此外,专家们还就 “基于风险评估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 及 “心-肾-代谢综合征全程管理路径构建与实践” 等议题进行了报告,内容紧密贴合临床实际,极具指导意义,现场互动热烈。

06
科普颁奖,树立典范


本次会议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推动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契机。会议期间隆重举办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科普比赛颁奖”仪式,对在肾脏病健康科普创作与传播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团队予以表彰,充分体现了“健康科普进万家”的行动宗旨,激励广大医护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07
圆满闭幕,展望未来


本次为期两天的会议,通过多个主题报告、专题讨论和分会场交流,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肾脏病学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从前沿技术到基层实践、从医疗到护理的各个层面。众多专家的无私分享和与会者的积极参与,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大会主席刘璠娜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位同道的支持与参与。专委会将继续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融合与基层医疗能力的提升,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和临床经验面向基层进行推广,最终惠及广大肾病患者,为健康广东建设贡献力量。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收获丰硕,必将推动广东省肾脏病学事业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