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八月流萤染碧穹,岭南盛夏万物丰。值此三伏时节,蝉鸣鼎沸、榕荫如盖,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生殖妇科专委会主办的“2025更年期健康管理——重塑生命新阶段学术直通车·潮汕行”于8月9日在汕头市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多位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吸引了当地60余名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学习与交流。
会议开幕式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李志凌致辞。李主任指出,更年期健康管理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关爱更年期女性不仅关乎患者个人身心健康,更对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学术活动聚焦绝经期常见问题、激素治疗策略、心理调适及慢性病预防等热点议题,汇聚多位权威专家分享临床经验与前沿进展,旨在推动更年期专科门诊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迈进,并预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位讲者是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生殖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谢梅青教授,她以《MHT长期管理优选方案》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谢教授指出,我国绝经女性群体规模大、绝经期持续时间长,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普遍面临绝经相关症状的困扰,且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多年,因此亟需加强对这一人群的长期健康管理。
她强调,绝经激素治疗(MHT)是目前唯一能够系统性缓解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的治疗方案。在药物选择上,应优先使用天然或近天然的雌、孕激素,并遵循“最低有效剂量”原则实施个体化治疗。如不存在禁忌证且评估获益大于风险,MHT可长期应用。
谢教授重点介绍了雌二醇-地屈孕酮复合制剂,指出该方案可为绝经激素治疗提供全程管理支持。其中,低剂量的雌二醇地屈孕酮片适用于绝经12个月以上、具有雌激素缺乏症状的女性,是长期治疗的优选策略。她提到,雌二醇与地屈孕酮的组合是指南推荐的理想成分:雌二醇属天然雌激素,可直接被人体利用;该方案能显著减少中国女性潮热发作频率,改善更年期评分(MRS)及生命质量(MENQOL)量表结果,缓解抑郁情绪和肌肉关节疼痛,且整体耐受性良好。
最后,谢教授援引指南说明,即使低剂量的雌激素(如雌二醇 0.5mg/天)仍可有效增加绝经后女性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展现出明确的骨保护作用。
第二时段会议由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杨佳双主持。作为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妇幼保健管理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杨院长长期致力于推动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她在主持中充分肯定了谢梅青教授提出的观点,并指出我国绝经女性群体规模庞大,根据相关指南,MHT(绝经激素治疗)仍是目前能够系统性应对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所导致多种健康问题的核心方案。
随后,杨院长介绍了本环节的讲者——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曼主任,并邀请她进行专题分享。
第二位讲者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曼主任,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共识解读及病例分享》为题进行了授课。陈主任从临床病例切入,系统介绍了POI的规范诊疗流程,并强调应高度重视该疾病的早诊早治与全生命周期长期管理,具体涵盖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激素替代治疗(HRT)及生育支持策略。
她指出,如无禁忌证,所有POI患者均应接受HRT,并建议治疗持续至平均自然绝经年龄,此后可参照绝经后MHT方案继续管理。对于有子宫的患者,推荐采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尤其是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制剂。该方案可有效缓解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改善卵巢功能、帮助恢复规律月经,且不良反应少,对子宫内膜、乳腺、代谢及心血管系统较为安全。
在生育管理方面,陈主任提到,可应用天然雌激素和孕激素进行补充治疗,并联合辅助生殖技术。雌二醇/地屈孕酮治疗期间不抑制排卵,有利于患者恢复自然排卵功能,不影响受孕;其孕激素成分地屈孕酮具有良好的胚胎安全性,无致畸风险。
最后她总结,POI患者常伴随骨健康与心血管风险上升,应尽早启动HRT并坚持长期治疗,以全面改善健康结局。
第三时段会议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林虹主持。林主任在开场中谈到,通过谢梅青教授与陈曼教授此前精彩的学术分享,自己对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尤其是长期治疗与系统干预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随后,她介绍了本环节的讲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古健教授,并邀请其就相关专题进行分享。
第三位讲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古健主任通过线上平台,以《绝经及MHT对中老年女性认知功能影响》为题进行了分享。古主任指出,女性绝经后伴随雌激素水平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显著上升。
她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指出绝经激素治疗(MHT)对认知功能存在“双刃剑”效应:在“窗口期”(即绝经早期)启动MHT,可能有助于降低远期痴呆风险;但若过早或过晚才开始干预,则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现行指南强调MHT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充分评估适应证与禁忌证,并优先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和相对短疗程的治疗策略。
古主任同时提醒,除药物干预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同样至关重要——规律运动、坚持地中海饮食以及积极参与认知训练,都被证实对延缓中老年女性认知衰退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时段会议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罗丽莉主持。罗主任简要介绍了本环节的讲者——汕头市中心医院谢育韬主任,并邀请其进行专题授课。
第四位讲者汕头市中心医院谢育韬主任围绕《MHT病例分享》展开授课。她介绍了一例48岁女性患者,主因“月经紊乱3年,伴潮热、盗汗、失眠”就诊,经评估诊断为中度更年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21分),同时合并粘膜下子宫肌瘤、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及血脂异常。
在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为患者启动了绝经激素治疗(MHT)方案,具体用药为芬吗通联合钙剂补充。经过3年规范治疗和随访,患者血管舒缩症状显著改善,Kupperman评分下降至12分,宫颈HPV感染也已转阴。然而其血脂与血糖代谢问题仍需持续药物干预(如脂必泰)及生活方式管理。
该病例印证了MHT在改善更年期核心症状方面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也凸显了对存在代谢异常和复杂病史的更年期女性实施长期、多学科协同管理的重要性。
在精彩的病例分享结束后,会议现场学术气氛热烈。最后的讨论环节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陈佩珊主持,并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主任陈圣福共同参与。与会医师踊跃发言,就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和诊疗困惑同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两位专家结合最新指南与丰富临床经验,对每一个问题均作出了细致详实的解答。整个环节互动频繁,思维碰撞活跃,将整场会议的学术氛围推向高潮。
最后,大会主席李志凌主任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会议通过理论授课与病例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梳理了更年期健康管理的诊疗规范与临床实践策略,为提升专科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会医护人员纷纷表示收获丰富,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交流机会,共同学习与分享更年期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诊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