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2025年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年会暨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学习班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7-18 浏览次数:59
图片

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2025年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年会暨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学习班”成功举办



随着医学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推动着检验行业的高速发展,在6月21日-22日,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承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协办的“2025年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年会暨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学习班”在绿意盎然、生机蓬勃的羊城隆重举办。

会议现场


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山市人民医院王伟佳教授主持,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周强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书记、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陈汝福会长分别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致辞。周强主委致辞中总结了检验专委会过去一年的成绩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并希望本次会议能为基层检验医学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张竞之书记提到:广医二院始终秉持立足基层、服务临床的理念,长期以来致力于检验医学学科建设;期待通过这次的学术盛宴,让基层检验工作者有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陈汝福会长表示:检验专委会在周强主委的带领下开展了许多具卓越成效的工作,专委会立足于基层,将许多新的理念与技术服务于基层,为基层医院规范化、学术化、流程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山市人民医院王伟佳副院长主持会议开幕式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周强主任委员发表开幕式致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书记发表开幕式致辞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陈汝福会长通过网络发表开幕式致辞

6月21日上午 学术交流环节

6月21日,众多来自全国各地检验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最新的检验技术与方法。此次盛会还特别设置了“书记/院长论坛”,院长和书记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检验行业的期望,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约150名学员从各单位汇聚于此,在交流与分享中收获满满


讲题一:《传感、纳米与检验》

学术交流环节开始,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邦牢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姜朝新教授主持,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鸣教授作出《传感、纳米与检验》为题的首场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史、现今概况及微流控系统的多用途POCT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应用,阐述了传感、纳米与检验的关系和应用,讲述了生物传感器对检验发展的支持。

左图: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鸣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姜朝新教授(左)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邦牢教授(右)主持


讲题二:《深化医改形势下医院面临的问题浅析》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孙武平教授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陈定强教授共同主持这一专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书记就《深化医改形势下医院面临的问题浅析》专题发表精彩演讲。张竞之书记讲述了医改背景,我们面临的形势与我们的困难与对策,提出了看问题要有高度,要及时了解国家政策;要有广度,要多了解同行的情况;要有深度,用管理者的眼光看问题。要做坚定执行力的表率进行改革创新和运营管理,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创新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加快医院转型,从诊疗为中心向医防融合转变。加强短板学科的建设。

左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书记作专题报告

右图: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陈定强教授(左)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孙武平教授(右)主持


讲题三:《AD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接下来由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李小燕教授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曲久鑫教授主持,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李士军教授作出《AD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专题报告。李士军教授详细阐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血液生物标志物的迫切需求及其重要意义。介绍了AD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左图: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李士军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曲久鑫教授(左)和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李小燕教授(右)共同主持


讲题四:《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2022版)解读》

东莞市人民医院喻志强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赵可伟教授共同主持,遵义医科大学鄢盛恺教授作出题为《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2022版)解读》专题报告。鄢盛恺教授对检测指南的检验前阶段、检验中阶段、检验后阶段以及项目合理选择与应用加以解释说明,讲述了各种因素对血脂检测的影响及应进一步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积极学习、应用并推广《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

左图:遵义医科大学鄢盛恺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东莞市人民医院喻志强教授(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赵可伟教授(右)共同主持


讲题五:《交叉科学研究助力体外诊断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林勇平教授和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李维教授共同主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司徒博教授作出题为《交叉科学研究助力体外诊断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题报告。司徒博教授深入探讨了多学科交叉对诊疗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着重阐述了化学与人工智能(AI)在医学诊断中的交叉应用。

左图: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司徒博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林勇平教授(左)和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李维教授(右)共同主持

书记/院长论坛环节

书记/院长作为领军人物,是一个单位的舵手,把握着前进发展的方向。如何才能让科室发展的更好、更稳,各位书记院长各抒己见,积极交流。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新伟教授主持,参与的书记/院长有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曾方银副院长、中山市人民医院王伟佳副院长、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刘彦慧教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凯峰副院长、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林养副院长。各位就如何保证本部与其他院区的同质化管理?从医院领导的角度如何评价降价、拆套餐、结果互认?检验医师的价值,行业的需求如何?培养难点是什么?结合AI工具,如何助力检验医师的培养?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人、机、料、法、环的精细化管控?实验室精细化管理需要哪些指标体系?等问题作出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左图: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新伟教授主持

右图(左至右):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曾方银副院长,中山市人民医院王伟佳副院长,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清水河院区刘彦慧院长,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凯峰副院长,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林养副院长

6月21日下午 学术交流环节

讲题六:《化临床问题之难为科研之机》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邹文毕教授和中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郑文婷教授共同主持,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陈茶教授作出题为《化临床问题之难为科研之机》专题报告。陈茶教授以临床疑难菌少见菌的鉴定问题,耐药细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传播和防控的问题,中医药如何发挥抗感染的问题探索为引,带出科研项目如何指引解决上述问题,指出新型耐药菌不断出现需持续监测、预警,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微生态互作,以及应深入挖掘中医中药在临床抗感染方面的机制和作用。

左图: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陈茶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中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郑文婷教授(左)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邹文毕教授(右)共同主持


讲题七:《ESKAPE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毕超教授和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林志芳教授共同主持,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余方友教授作出题为《ESKAPE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专题报告。余方友教授ESKAPE病原体进行了全面概述,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细菌耐药性的最新情况,并针对ESKAPE病原体的新疗法和新兴方法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左图: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余方友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林志芳教授(左)和广州市皮肤病医院教授毕超教授(右)共同主持


讲题八:《学科交叉助力学科建设与诊断试剂盒研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石亚玲教授和云浮市人民医院谢荣章教授共同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顾兵教授作出题为《学科交叉助力学科建设与诊断试剂盒研发》专题报告。顾兵教授详细介绍了学科交叉组的成立背景、任务与使命,以及其发展历程。他进一步阐述了如何通过学科交叉构建多组学平台,并确定相关研究方向,从而推动病原微生物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工作。

左图:广东省人民医院顾兵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石亚玲教授(右)和云浮市人民医院谢荣章教授(左)共同主持


讲题九:《浅谈检验医学类中文科技期刊医学论著“八股文”写作方法》

南方医院增城医院王从容教授和番禺区中医院丁海明教授共同主持,重庆医科大学西部数智医疗研究院方琪教授作出题为《浅谈检验医学类中文科技期刊医学论著“八股文”写作方法》专题报告。方琪教授介绍了各种检验领域科技核心期刊,从如何选题,切题;医学论著的格式;正文、讨论、参考文献等不同方面,详细介绍了医学类中文期刊的写作方法及技巧,让学员在论文撰写上更有条理,更有方法。

左图:重庆医科大学西部数智医疗研究院方琪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番禺区中医院丁海明教授(左)和南方医院增城医院王从容教授(右)共同主持


讲题十:《从数据提供者向决策参与者转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波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刁奇志教授共同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贵星教授作出题为《从数据提供者向决策参与者转变》专题报告。李贵星教授介绍了检验报告应从数据式的报告向建议式的检验报告转变,加上临床知识、临床思维、临床推断;并以亲身经历的几个建议式检验报告的病例,说明了建议式检验报告的创新和重要性,让患者和临床感受到检验人的价值。

左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贵星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刁奇志教授(左)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波教授(右)共同主持


讲题十一:《由内分泌激素室间质评分析其检验结果互认的现状和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肖刚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周义文教授共同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张天娇教授作出题为《由内分泌激素室间质评分析其检验结果互认的现状和问题》专题报告。张天娇教授以卫生部内分泌室间质评为例,介绍了传统室间质评的瓶颈与不足,正确度验证计划的可接受范围,检验结果互认的硕果与面临的困难以及所需的重要技术基础。

左图: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张天娇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周义文教授(左)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肖刚教授(右)共同主持


讲题十二:《自身抗体检测标准化与规范化》

南部战区总医院孙朝晖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磊教授共同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刘昱东教授通过网络作出题为《自身抗体检测标准化与规范化》专题报告。刘昱东教授通过介绍自身抗体组的不同组分,以及检测的方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如何标准化、规范化地对自身抗体进行检测,作了系统的介绍与分析。对自身抗体的检测构建一个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框架。

左图: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刘昱东教授通过网络作专题报告

右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磊教授(左)和南部战区总医院孙朝晖教授(右)共同主持


讲题十三:《沟通与协作助力出凝血检验能力提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利东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卫国教授共同主持,北京医院李传保教授作出题为《沟通与协作助力出凝血检验能力提升》专题报告。李传保教授通过从一张血常规中血小板数目变化说起,提到检验人要为报告单的质量负责,“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协作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沟通的目的在于提高检验的报告质量,发挥检验的医学价值,体现一个检验人的知识价值。

左图:北京医院李传保教授作专题报告

右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卫国教授(左)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利东教授(右)共同主持

6月22日上午 两广交流论坛

开幕式

6月22日上午,两广论坛会议顺利启动,旨在进一步深化两广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由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罗凯教授主持,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周强主任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袁育林教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廖智婷常务副秘书长作会议致辞。

周强主委提到:广东广西同是一家人,同属岭南大地,共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检验人才。本次会议让两广的检验界的专家学者们,为检验的新话题新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深化两广检验医学界的合作。袁育林教授表示:通过这次两广论坛的互动,交流水平将不断提升,对基层单位的发展大有裨益。廖智婷秘书长代表学会向所有广西远道而来专家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检验专委会作为一个先进专委会,一直是做得非常有特色,期待专家教授通过这次学术交流,能够有更好的相互的融合。

基层医药学会两广交流论坛会议现场


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罗凯教授主持开幕式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周强主任委员致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袁育林教授致辞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廖智婷常务副秘书长致辞


学术交流环节

讲题一:《人工智能在医学实验室中应用场景实践》

由贵港市人民医院孙一帆教授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顾大勇教授主持的《人工智能在医学实验室中应用场景实践》议题,该议题报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袁育林教授展开阐述。袁育林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实验室转型背景、智慧化实验室发展现状、新生产力背景下实验室的人工智能实践路径以及发展展望。提出AI检验决策支持系统、智研平台与医学科研数据分析的整合对检验未来发展是重要且任重道远的。议题之后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江凌晓教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穆小萍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蔡甜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徐令清教授就“人工智能应用能给检验科带来的获益和挑战,实验室如何做好信息安全”等议题参与讨论。

左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袁育林教授授课

右图: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顾大勇教授(左)和贵港市人民医院孙一帆教授(右)主持

讨论专家(左至右):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江凌晓教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穆小萍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蔡甜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徐令清教授


讲题二:《血小板功能监测,关注流式细胞术》

由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敏教授和广东省中医院黄宪章教授主持《血小板功能监测,关注流式细胞术》议题,该议题报告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强教授展开分享。周强教授从循环血小板活化机制、检测技术与原理、临床应用新进展等方面展开阐述,介绍了血小板形态和活化机制、血小板功能监测的方法以及流式细胞术在血小板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靶向血小板的治疗策略,总结出血小板检测在未来的展望在于炎症性疾病的机制研究,多组学整合分析,心血管疾病中的血小板-内皮细胞互作用,个体化医疗与精准治疗,流式细胞术作为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的金标准,能够全面评估血小板的活化程度,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依据。授课之后由广西临床检验中心周向阳教授、广东同江医院李辉腾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陈茶教授就“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栓性疾病的检测价值,血小板与炎症和肿瘤的关系及应用,血小板相关功能的检测的必要性”等议题参与讨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强教授授课

左图: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敏教授主持

右图:广东省中医院黄宪章教授主持

讨论专家(左至右):广西临床检验中心周向阳教授教授、广东同江医院李辉腾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陈茶教授


讲题三:《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应对》

柳州市中医医院彭征教授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珉珉教授共同主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健教授作出题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应对》专题报告。王健教授介绍了质量管理中干扰因素概述、常见检验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应对、干扰因素的综合管理和创新探讨。总结出干扰因素的存在情况,处理策略的重要性,检验工作者的综合措施以及优化全流程给出建议。授课之后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周茂华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徐宁教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吴显劲教授、河源市人民医院欧阳彬教授就“检验人员应该对标本负责还是该对患者负责的问题,如何把干扰因素的识别和规范化处理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关于干扰因素自动化识别的展望”等议题参与讨论。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健教授授课

左图:柳州市中医医院彭征教授(左)主持

右图: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珉珉教授主持

讨论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周茂华教授(左)、广东省中医院徐宁教授(右)

讨论专家: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吴显劲教授(左)、河源市人民医院欧阳彬教授(右)


讲题四:《浅谈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阳文辉教授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春芳教授共同主持,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刁志宏教授作出题为《浅谈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专题报告。刁志宏教授阐述了实验室应识别与实验室活动相关的风险和改进机遇,指出实验室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级并应对,医学实验室应做好风险管理,以及介绍了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过程,提出医学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是确保检测质量和患者安全,回归一患者为中心的重要环节。授课之后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熊石龙教授、茂名市人民医院萧飞教授、阳江市人民医院姚锦绣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蒲荣教授就“医学实验室风险来源,面对实验室风险的方式,医学实验室如何从实验室文化建设中体现或融入风险管理”等议题参与讨论。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刁志宏教授授课

左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阳文辉教授主持

右图: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春芳教授

讨论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熊石龙教授(左)、茂名市人民医院萧飞教授(右)

讨论专家:阳江市人民医院姚锦绣教授(左)、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蒲荣教授(右)


讲题五:《医学实验室真空采血管性能验证与实践》

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骆明勇教授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曹东林教授共同主持,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覃政教授作出题为《医学实验室真空采血管性能验证与实践》专题报告。覃政教授通过从介绍医用真空采血管的法规与标准依据,引入性能评估的必要性及如何作采血管质量性能和临床评估,并加以案例分享,提醒检验人员应注意真空采血管质量也是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授课之后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江冠民教授、梅州市人民医院郭学敏教授、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俏忻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李广华教授就“如何在保障检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衔接集采政策与实验室对采血耗材的验证流程;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是否应从“实验室行为”上升为“行业共识标准”;如何在坚持质量目标与现实能力之间寻找平衡”等议题参与讨论。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覃政教授授课

左图: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骆明勇教授主持

右图: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曹东林教授主持

讨论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江冠民教授(左)、梅州市人民医院郭学敏教授(右)

讨论专家: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俏忻教授(左)、广东省人民医院李广华教授(右)

会议总结

最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书记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也感谢各位参会人员的积极参与。本次会议内容充实且实用,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前沿知识和宝贵经验,还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展望了智慧检验领域的发展前景。祝愿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在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书记作会议总结发言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