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揭阳行暨感染病学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升基层医院了解肝脏移植最新进展、发热待查的诊疗水平、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认识肝癌内外科诊治的现状,2025年04月20日,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举办,揭阳市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2025年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揭阳基层行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顺利举办。来自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肝病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等医护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揭阳市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钟山教授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福祥教授分别开场致辞。王福祥教授提出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感染学科肩负着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提升基层重症救治能力的重任,后疫情时代,我们不仅要巩固传统传染病防控成果,更需深化多学科协作,强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发热待查精准诊疗等能力建设,呼吁深揭两地加强联动,共筑区域感染病防治协作网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福祥教授开场致辞
揭阳市人民医院院长钟山教授开场致辞
肝移植是通过外科手术置换终末期肝病患者衰竭肝脏的核心救治手段,现已成为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等疾病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钟林教授在学术会议上做肝移植进展专题报告,系统阐释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入讲解了肝移植的现状和最新进展。通过多个经典案例,钟林教授生动还原了肝移植技术创造的医学奇迹,无数案例印证了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终极生命防线”的核心价值,钟林教授强调,肝移植成功依赖多学科协作体系,需统筹供受体匹配、围术期管理及终身健康监测。钟林教授的报告引发强烈共鸣, 基层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肝移植技术正从“尖端医疗”向“规范化应用”转型,也刷新了对重症肝病救治的认知。其报告不仅彰显我国肝移植领域的技术高度,更为基层医疗注入发展动能,助力肝病诊疗体系优化升级。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钟林教授作专题报告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王福祥教授系统完整地讲解发热待查的诊治思路,发热待查(FUO)是临床疑难病症之一,其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体温多次>38.3℃,经系统性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根据人群特征分为经典型、住院患者型、粒细胞缺乏型及HIV感染者型,其中经典型为核心关注对象,需排除免疫缺陷病史。其诊疗流程包括四个步骤:①判断是否属于经典型发热待查;②第一阶段初筛;③第二阶段特异性检查;④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及诊断性治疗)。治疗原则强调科学分层与审慎决策,杜绝激素及抗生素经验性滥用,避免掩盖病情或诱导耐药。王福祥教授指出,基层医疗机构需强化动态观察能力与多学科协作,依托区域转诊网络优化诊疗路径,提升发热待查的早期识别与规范处置效率,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扎实的临床支持。本次分享为发热待查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系统性框架,助力临床实践从经验导向迈向精准化、科学化。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王福祥教授作专题报告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林元龙教授生动完整地讲解了抗菌药物应用的变迁,整合智慧化管理和多学科协作,应对细菌耐药全球挑战,推动抗菌药物从粗放使用转向精准化、规范化应用,助力提升感染性疾病救治水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蔡庆贤教授和李志伟教授分别深入讲解肝癌多学科诊疗的思考与探索和肝癌外科诊疗最新研究进展,更新部分医生的固有认知,非常具有启发性。最后,揭阳市人民医院钟少龙教授的分享从《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看慢乙肝治疗人群的变化,以及石协桐教授的病例分享,引发深度共鸣,激烈讨论。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林元龙教授作专题报告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蔡庆贤教授作专题报告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志伟教授作专题报告
揭阳市人民医院石协桐教授进行病例分享
揭阳市人民医院钟少龙教授、方伟文教授、张小河教授、吴锐旋教授、赖远波教授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志艳教授、陈军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持。本次会议既有理论授课,又穿插有病例分享和讨论,包含6个专题讲座。
本次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揭阳行感染病学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揭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疗骨干都表示本次会议实用性和适用性都非常强。会议聚焦肝脏移植进展、肝癌诊治、重症感染救治等前沿领域,通过学术交流、经验共享,助力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提升。同时,依托深圳都市圈毗邻优势,我们呼吁深揭两地加强联动,共筑区域感染病防治协作网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