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助力基层,发展为先
基层检验能力提升研讨会(湛江站)顺利召开
在2025年3月22日,正值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际,一场备受瞩目的学术盛会——“基层检验能力提升研讨会”在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湛江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承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协办。会议吸引了来自各地的150余名检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员齐聚湛江会场,共同参与这场学术盛宴。
会议现场,众多资深专家与在座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分享检验行业的最新资讯和发展动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学员们带着满腔的学习热情投入到会议中,会议还特别设置了激烈的讨论环节以及精彩的比赛环节,为学员们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让大家的思想在碰撞中产生了新的学术火花,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思维。参会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对会议的组织安排和内容设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基层检验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检验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会议开幕式由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林养教授主持,林养教授向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业界同仁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检验医学堪称临床诊疗的“火眼金睛”,更是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此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并进行专题报告,期待通过思想的碰撞与经验的交流,为基层检验注入新的动能。
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林养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本次会议的致辞环节中,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曾涛教授指出,目前医疗集团已构建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且成效初显的联合体,该联合体致力于服务基层,推动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有效实施,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作为基层检验人员,我们应脚踏实地的做好基层工作,携手共进,实现共同发展。曾涛教授实行的全医联体大交班就是保证质量提升基层检验服务能力的一个有力举措。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曾涛教授进行开幕式致辞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主任周强教授表示,检验仪器的发展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手工操作到半自动、全自动,到流水线智能化操作等这些进步都是新技术发展的成果。新技术诸如AI在检验体系中的应用值得重点关注。检验医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周强教授表示,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一直致力于践行“在基层·为基层·与基层·共发展”的宗旨,没有检验医学的深入发展,就没有医学的深入发展,也就没有全民的幸福小康。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主委周强教授致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张竞之教授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我院近年来在医教研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特别重视学术交流,每年举办多次学术会议,对学术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竞之书记强调,检验科的工作主要是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客观依据,检测结果能够监测病情变化,能为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未来,检验人员将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不仅需要制度的重构和观念的革新,也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预祝本次大会成功举办。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书记致辞
学术报告环节中,本次会议邀请了省内外多位知名专家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深入探讨了检验基层能力提升在日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人工智能的辅助应用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专家们的分享不仅为与会学员带来了最新的行业动态,也为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赋予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路,为该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
第一场学术报告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书记主讲,题为《深化医改形势下医院面临问题浅析》。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医改的背景、当前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以及相关政策等。张竞之书记指出,当前医院运营在收入、人才、药品等多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一、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和高度的洞察力,深入了解国家形势和政策文件,以便提前谋划;二、要成为国家政策的坚定执行者;三、要勇于进行改革和创新;四、科主任要树立以业绩和贡献为标准的价值导向;五、全体医务工作者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书记授课
随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主任周强教授作了题为《急诊检验规范化建设及智慧化建设实践》的专题演讲。周强教授指出,急诊检验目前正面临着效率、质量、人员、场地等多方面的挑战。近年来,全国急诊人次逐年增长,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着人员不足、设备缺乏、管理流程不完善等问题。在急诊检验能力建设与规范方面,周强教授提到了《急诊检验能力建设与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从人员、环境、设备和项目选择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例如,检验人员应相对稳定,并定期进行专业评估;实验室布局要合理且安全;检测系统需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此外,周强教授还强调了质量管理和流程优化的重要性,包括对分析前因素的严格控制、质量指标的有效监控以及TAT的优化等。在急诊智慧化检验的发展及实践方面,周强教授介绍了多项创新举措,通过引入精益管理工具,如5S管理,优化实验室空间和工作流程,提升检验效率,有效减少浪费等。实施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室的标准化水平。同时,利用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实现了样本全流程的实时监测,实时跟踪标本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审核规则,从而显著提高了检验效率和质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主任周强教授授课
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林养教授作出《聚焦“防筛诊治康”赋能院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专题报告,报告中指出,建立肿瘤防治中心向公众传达癌症预防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通过早诊早治,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同时践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树立医院口碑。同时早期发现癌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癌症早筛树立医院在公众中的信誉度和专业形象,提升基层医院品牌形象。通过筛查发展患者,通过专家赋能留住患者,增加医院收入,同时提升专科诊疗能力,实现高质量的肿瘤学科建设。
湛江第三人民医院林养副院长授课
南京大学唐波教授分享了《阿尔茨海默病(AD)血液标志物的临床进展及应用》的报告,详尽的展示了AD血液标志物研究进展、血检主流平台应用差异,以及化学发光平台AD高灵敏血检解决方案,分享了不同平台及方法AD血检临床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AD血检临床需求与挑战。
南京大学唐波教授授课
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教授吉坤美教授就《以糖尿病漏诊和中风预警为例基于临床需求开展检验新项目》为题展开远程会议交流,其中提到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性,最新标志物1,5-AG体检早筛糖尿病的作用和应用,提出该标志物联合传统指标应用,能更高效,更早期,更准确地作出糖尿病早期筛查,能更有效地造福需求人群。
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教授吉坤美教授进行远程会议交流
圆桌论坛环节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强教授主持,邀请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骆明勇教授教授、高州市人民医院何彪教授、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宋锦教授、徐闻县人民医院陈志伟教授、湛江市妇幼保健院陈彦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桢教授作为论坛嘉宾。各位专家围绕检验结果互认的现状与挑战、DRG(按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模式对检验医学的影响,以及AI大数据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和影响等主题,展开了充分且精彩的讨论。讨论内容涵盖了人才梯队建设、推动实验室质量管理以实现结果互认等多个方面,为检验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描绘了美好的愿景。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骆明勇教授教授、高州市人民医院何彪教授、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宋锦教授、徐闻县人民医院陈志伟教授、湛江市妇幼保健院陈彦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桢教(左起)
形态学比赛环节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王敏红老师主持,邓敏、黄海樱、谢株丽、何梦华等四位老师共同组织。以“竞检验风采 展形态之美”进行形态学阅片竞赛,涵盖血液检验、体液检验等丰富多样的内容。竞赛形式为线下比赛个人答题,分第一轮初赛筛选出6名选手进入决赛,再行第二、三轮决赛。经过前期的积极报名,本次竞赛共有90余名检验参会人员参赛。王敏红老师不仅对各决赛题目进行了精彩点评分析,并结合临床病例,将解题思路娓娓道来,逐步引导听众从理论层面过渡到实践应用,同时激发了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临床具体实际病例问题的热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王敏红老师主持形态学比赛
形态学比赛现场
比赛结束后,分别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强教授、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林养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桢教授为比赛的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颁奖。获奖者分别是: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吴燕仁老师(一等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江俏老师、黎阳老师(二等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赖石凤老师、张家明老师、米海利老师(三等奖)。此次竞赛以赛代练,为来自不同医院的形态学技术骨干搭建了交流分享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形态学专业氛围,对检验形态学的发展意义深远。
获奖老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吴燕仁老师(一等奖)
颁奖嘉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强教授
获奖老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江俏老师(二等奖)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黎阳老师(二等奖)
颁奖嘉宾: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林养教授
获奖老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赖石凤老师(三等奖)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张家明老师(三等奖)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米海利老师(三等奖)
颁奖嘉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桢教授
在大会的最后环节,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罗文英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罗教授指出,湛江市检验同行通过此次基层检验能力提升研讨会的学习,将为未来的检验工作开启新的篇章。她强调,应进一步加强人才与技术的交流,深化对检验科技的研究与应用,积极拥抱 AI 智能与医学检验相结合的应用,以满足检验医学科在新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进而提升湛江区域内基层医学检验的整体水平。她呼吁大家践行“在基层·为基层·与基层·共发展”的理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创新的思维,共同推动检验医学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罗文英教授进行大会总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会议签到现场
会议现场
参会专家会议现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