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康复学组成立大会暨基于ICF框架下的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全周期康复技术及管理培训班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2-06 浏览次数:1376

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康复学组成立大会暨基于ICF框架下的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全周期康复技术及管理培训班顺利举办


2024 年12月21日,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主办,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承办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康复学组成立大会暨国家继教项目基于ICF框架下的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全周期康复技术及管理培训班在惠州市顺利举办。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黎友隆副秘书长、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骆锦标主委、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李雪松院长、惠城区卫生健康局郑双华副局长等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了全国知名康复专家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康复学院李奎成院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主任兰月教授、粤北人民医院康复科鲍晓教授、东莞市石排医院孟兵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蔡素芳副主任治疗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何爱群主任技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王鹤玮博士,包括惠州三院康复科知名专家陈小凯副院长、魏小兵教授、邹贵娣主任技师、梁丽娜副主任护师等康复医护专家参加了会议学术授课和主持,惠州地区各级医院或医疗机构超百位医护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共同见证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康复学组的成立仪式,并积极参加了国家继教项目卒中康复前沿技术与管理临床经验的会议学习和交流。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易序霞秘书长主持开幕式。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李雪松院长首先代表医院致辞,感谢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对惠州三院康复学科在广东省康复专业水平的认可,去年脑出血专委会成立之初商议推荐由惠州三院康复专业陈小凯副院长牵头成立专委会康复学组,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策划和筹备,今天举行康复学组成立仪式,必将对惠州三院康复学科建设乃至推动全省脑出血康复工作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期望陈小凯副院长今后积极联系团结学组副组长,认真组织全省康复学组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和适宜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基层医院脑出血康复诊疗护理水平,更好地造福脑出血患者。

骆锦标主任委员在致辞中再次强调专委会成立康复学组是贯彻脑出血多学科参与综合诊治和医护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期望康复学组成立后,各位代表全省不同区域的组长副组长,认真履行责任,积极在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脑出血康复学术会议、多学科MDT疑难病例沙龙、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教学科研、创新转化、义诊和社区康复宣教等活动,为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高居首位的脑出血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治。

惠城区卫生健康局郑双华副局长在随后致辞中感谢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康复专家亲临惠州,对惠州脑出血防治与康复治疗的关心和支持,对即将成立的省脑出血专委会康复学组表示热烈的祝贺,期望专委会康复学组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关怀下,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的支持下,在陈小凯副院长及全体康复学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助力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省千百万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为常见病多发病脑出血防治提供更有力的医疗保障。

最后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黎友隆副秘书长代表总会在致辞中对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在骆锦标主委的带领下,努力组织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数百家各级医院推荐超过3000位多学科医护人员开展脑出血防治工作,勇于进取、不断创新、踏实努力、成绩显著,按总会不断提升广大基层医院诊疗能力的指示精神,完成各项工作出色,脑出血康复学组的成立,一定会在多学科参与脑出血诊疗方面,为致残率极高的众多脑出血患者的复健,提供更好、更多、更及时的医护支持。



在热烈的掌声中专委会易序霞秘书长宣布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康复学组成立。黎友隆副秘书长和骆锦标主委为陈小凯副院长(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颁发了脑出血康复学组组长证书,随即骆锦标主委及陈小凯组长又为兰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鲍晓(粤北人民医院)、孟兵(东莞市石排医院)、陈尚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颜洪亮(梅州市平远县中医院)五位副组长颁发了证书,并分别合影留念。


成立仪式结束后,进行了康复专题学术论坛及培训课程。课程由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陈小凯主持。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康复学院李奎成教授分享了《基于ICF框架下的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专题,对手功能康复的循证医学进行了深入解析,指出ICF框架下手功能康复不断发展和进步。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兰月教授分享了《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基础和实践》专题,从原理、功能、应用和操作全方面分析了经颅磁刺激对于神经康复的意义和成果。

东莞市石排康复科医院孟兵教授分享了《 神经重症患者围手术期误吸管理》专题,从围手术期患者在呼吸、吞咽方面的管理,误吸的防治,重症全方位治疗和护理方面做了深入讲解,强调误吸重在治疗的理念。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魏小兵教授分享了《慢性意识障碍的诊疗》专题,从剖析各部分慢性意识障碍指南的角度,鼓励进行更多诊疗探索和观察,遵循有据可循的干预手段。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陈小凯主任医师分享了《中医临床康复在脑卒中手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新思路》专题,从多学科紧密合作、上下肢一体化、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念等角度,并结合独创“解结针法”的思想,阐述了现代康复的方向。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蔡素芳副主任治疗师分享了《以作业任务为导向的卒中后手与上肢功能康复》专题,以香港手上肢功能七级评估为指引,详细描述了作业任务和PEO模式在手康复中的应用。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何爱群主任技师分享了《康复辅具及环境改造在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专题,对常用辅具、改良辅具和智能辅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环境改造进行一个深入阐述。

粤北人民医院康复学科鲍晓教授分享了《重症康复患者康复策略与实践》专题,详细介绍了重症康复的各种评估、预防、治疗手段,以及分享了众多实用案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鹤玮博士给我们带来了《浅析康复医学临床科研——青年康复治疗师的临床科研之旅》专题,从临床的评估、数据测评、治疗方案各方面的研究以及众多案例分析中,精彩地分享了如何做好临床科研的经验。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梁丽娜副主任护师分享了《康复护士在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全周期管理中的重要性》专题,从护理意义、技术、注意事项方面阐述了全周期手功能康复护理。

最后由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邹贵娣主任技师分享了《内隐性运动想象评估在脑机接口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专题,阐述了内隐性运动想象能力评估应用于脑机接口临床治疗筛查,从临床实用性和科研思路讲述脑机接口治疗评估。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标志着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康复学组正式扬帆起航,也为广大基层医院医护同道搭建了一个脑出血康复医护的学习交流平台,未来,康复学组将在广东省脑出血专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更好地发挥全省康复医护同道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更多脑出血康复相关的学术活动与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项目,助力广东省基层康复医学事业更加蓬勃发展,为广东省脑出血综合防治工作,做出康复专业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