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中医学组成立大会
暨卒中后中西医结合特色康复治疗学习班顺利举办
2024年11月16日,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主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承办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中医学组成立大会暨卒中后中西医结合特色康复治疗学习班在广州南沙区顺利举办。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黎友隆副秘书长、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骆锦标主委、广州市第一人民医南沙医院欧阳樱君副院长等出席了开幕式。会议由欧阳樱君副院长及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副主委刘晓俊主任主持。近200余位来自大湾区各地数十家各级医院多学科医护的同道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中医学组成立,同时对卒中后中西医结合特色康复治疗进行学术交流与学习探讨。
专委会主委骆锦标教授在致辞中首先阐述了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支持指导下,国内首创成立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的意义和目的,就是通过多学科参与脑出血综合救治及医护一体化管理,不断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综合救治水平,为省内脑出血患者提供系统化和同质化优质服务。同时对中医学组未来发挥中国几千年中医瑰宝经典与创新理念和技术,在脑出血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上提出了具体要求。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黎友隆副秘书长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创办的初心就是落实好国家卫健委“强基层、稳基本、建机制”医改新政,上接中心城市专家,下联省内基层千百家各级医院广大医护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学术交流与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诊疗能力。正如省卫建委领导赞誉的要做到“顶天立地”。黎友隆副秘书长对大家期待已久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中医学组的成立表示肯定和祝贺,对省脑出血专委会中医学组未来在全省广大基层医院脑出血专病中医协同治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工作方面提出了殷切期望。同时指出国务院近期又召开进一步关注全国老年工作的相关会议,提出在目前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骆锦标主任委员在热烈的掌声中宣布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中医学组成立。黎友隆副秘书长、骆锦标主委为专委会中医学组组长刘晓俊及三位副组长王成银(广州医科大学医中医医院)、蔡穎璋(中山市人民医院)、曾永青(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颁发证书。
开幕式最后专委会骆锦标主委对脑出血中医学组提出寄语,希望组长、副组长们认真担负起组织并服务21个地级市各级中医院或中医科学组委员们,积极在全省各地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各级医院专病医护能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进一步落实脑出血专病多学科参与综合诊治及医护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全省脑出血专病中西医诊治护理水平做出新贡献。
成立仪式结束后,紧接着进行专题学术论坛及专题培训课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刘晓俊主任中医师分享了《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及中西医治疗》,内容包括了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研究、诊断与评估、预测、预防和中西医治疗现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欧阳樱君副院长对《卒中中心高质量建设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解读,强调了分级诊疗救治脑卒中患者机制建立的重要性和目前的成果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不足。
广州医科大学中医院脑病科王成银教授分享了《卒中后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各种中医适宜技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显示了中医治未病与整体调理的理念和效果,各种中医药技术的展示,精彩纷呈,与会者收获良多;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秦敏教授讲述了《秦氏飞针治疗卒中后遗症》的应用,展示了中医针灸派别的不同特色与方法和疗效,并作了现场演示,交流会场与会医护人员参与积极热烈,赞叹不已;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翁瑜君主任医师《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常用穴位》的选择及应用,显示了中医理论和技术在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诊疗中的应用,诊疗显示出中医独特的理念与效果;唐梁主任医师讲述了《中医穴位埋线技术在卒中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给大家展示了卒中后中医独特技术的康复作用。
会议交流培训班内容涵盖了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多个方面,从卒中后认知障碍、穴位埋线和穴位选择、中医适宜技术岭南飞针、以及卒中中心建设标准等多方面的进行了交流,授课专家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经验和互动交流,让与会同道加深了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认识。
相信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支持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专委会的具体指导下,专委会中医学组一定会在全省各地广大基层医院,在脑出血专病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力提升上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