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第三届感染病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 2024-08-06 浏览次数:1449

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第三届感染病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论坛顺利召开

7月19日,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会议由专委会秘书赵方主持,副主任委员蔡庆贤对2023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全体常委汇报2024年的工作设想,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各常委踊跃发言,纷纷为专委会的发展出谋献策。接着,专委会主任委员王福祥教授主持了今年新申请入会的委员的选举表决仪式,并作常委会的总结,王福祥教授表示,专委会持续立足于开展面对基层的传染病相关学术活动,为全力提高广东省基层传染病防控水平贡献力量。

7月20日,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拉开序幕,会议首个议程由王福祥教授主持,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陈汝福教授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卢洪洲教授首先发表了领导致辞。

陈汝福教授首先肯定了专委会在过去一年取得的工作成效,指出传染病是对社会和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如何救治传染病患者是医务人员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众多专家,对传染病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展开广泛讨论,希望与会专家能交流经验、互相启迪,为未来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添砖加瓦。

卢洪洲院长致辞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在高质量发展下传染病医院如何应对挑战、传染病的研究和临床诊疗又该如何发展。深圳市三医院将保持在传统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优势,同时建立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全周期、整链条”式的应对方案。鼓励专委会各成员团队协作,充分利用专委会及深圳三院的平台资源,开展传染病相关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合作。

开幕式后进入学术会议演讲,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就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科研进展做了系统的阐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贵强教授则针对感染性疾病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张政教授探讨了新冠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研究。卢洪洲教授汇报了猴痘临床诊疗及科研转化的相关进展,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猴痘疫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李智伟教授就布氏杆菌病的诊疗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

在会议的第二节中,武汉同济医院的宁琴教授就免疫应答与慢乙肝临床治愈以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乙肝临床治愈的临床及科研转化提供思路。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王明贵就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临床医广州医科大学唐小平教授就新冠肺炎的流行概括做了介绍,并详细解读了抗新冠肺炎小分子药物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陈军教授则聚焦于HBV感染者启动抗病毒治疗时机的研究,提出了降低ALT正常值上限的观点,为HB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次会议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为传染病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推动我国乃至全球传染病学科的进步。

7月20日下午,新发突发传染病及感染病的学术会议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传染病防控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会议伊始,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刘映霞教授致开幕词,她对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强调了学术交流在推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景诺医院的孟庆华教授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疗进展进行了深入讲解,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研究见解。

北京协和医院的刘正印教授则分享了隐球菌脑膜炎的诊疗进展,他的报告不仅涵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对临床治疗策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尚佳教授就CR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诊疗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她的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应对耐药菌株的新思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张文宏教授则聚焦于发热待查的诊治新进展,他的演讲深入浅出,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张文艳教授就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她的报告不仅展示了艾滋病治疗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唐红教授就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策略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她的报告为抗病毒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王福祥教授就四环素衍生物的特性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的报告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抗生素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此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林元龙教授就早诊早治的临床获益及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创新进行了深入分析,他的报告为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会议的最后,由刘映霞教授再次登台,就粤港澳大湾区传染病防控的机遇、挑战与创新发展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她的报告不仅总结了本次会议的成果,也为未来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医学界在传染病领域的学术交流,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升我国传染病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俞云松教授,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入的研究,就“耐药阳性菌诊治”这一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俞教授详细阐述了耐药菌株的出现背景、机制以及当前的诊治策略,特别强调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应对耐药菌株带来的挑战。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的彭劫教授,针对“症疾诊疗进展”这一主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理念。彭教授的报告不仅涉及了症疾的诊断难点和治疗策略,还探讨了如何提高诊疗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胡必杰教授,在“复杂腹腔感染诊治”的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复杂腹腔感染的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胡教授特别指出了多学科协作在处理这类感染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治疗思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艳教授,就“重症感染激素使用场景”进行了深入探讨。王教授的报告聚焦于激素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适应症的选择、剂量的调整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管理,为临床医生在激素使用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随着会议的圆满结束,与会者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共同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