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盲人节 | 保护好眼睛,致盲眼病知多少
发布日期: 2023-10-13 浏览次数:627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盲聋哑人海伦凯勒的文章感动了一代代人。
39年前的10月15日,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统一的组织和节日——国际盲人节(White Cane Safety Day),也叫“白手杖节”。
你是不是觉得盲人的世界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其实不一定。
盲人是指视觉有障碍的人,主要分为全盲(失明)和半盲(弱视)。
根据中国盲人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中国视力残疾人数达1731万,每100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视障人士。
视觉障碍的原因,有先天也有后天,今天我们来了解致盲的眼病有哪些。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影响此病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和血糖控制程度。因此,控制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手段。
在患病初期,他们的通常症状不明显,当患者有所察觉时,病变已发展到一定程度,此时视力受到严重损伤,视功能已无法恢复。
广州康晶金眼科总院长康瑛教授表示,临床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比治疗更加重要,越早发现,能越早控制或延缓病变发展。


2、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由于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
它是指眼部的晶状体里发生浑浊,外界的光线透过后无法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白内障可导致患者视功能下降,看东西模糊,严重时还会造成失明。
老年化是导致白内障的主要原因。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白内障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
目前,全世界公认推荐的白内障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医生通过手术,将浑浊的晶状体摘除,然后植入透明的人工晶体,帮助白内障患者实现高复明率。




3、青光眼



青光眼在全球致盲性眼病中仅次于白内障排第二位,但在不可逆致盲眼病中却排首位。据统计,2020年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或已达2180万人,其中致盲人数占比超过25%。
青光眼是以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的眼压升高是重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
继发性青光眼往往继发于各种因素,如眼底血管病变引起的视网膜缺血、眼外伤以及眼部的一些炎症等,相对容易被人察觉。
先天性青光眼常见于儿童,胚胎时期组织发育异常是婴幼儿发生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通过新生儿筛查发现。
原发性青光眼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病情发展有时几乎没有症状,是最难被发现的一类青光眼。
临床治疗方面,药物、激光、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三种方式。



4、高度近视眼底病变



医学上将超过600度的近视称为高度近视。一种是单纯性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但成年后可趋于稳定,也没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近视度数终生进展,伴有眼轴持续过度增长。这类近视度数越高越危险,不仅表现为视力下降,还可导致多种严重致盲性并发症,如黄斑多种病变、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萎缩变性等,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的近视患者已经超过了7亿人,其中超过5%的人是高度近视,并且人数仍逐年增加。这些人多年后将可能发生眼底病变,其高致盲性将对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高度近视患者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监控近视度数发展;检查眼底情况,应尽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果突然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或是有闪光感等症状,则需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5、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当黄斑部病变时,患者会出现视物扭曲变、形视力下降,表现为眼前固定黑影遮挡,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需要更亮的光线,这些症状会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患者失去白天视力和色觉,是失明的“隐形杀手”
黄斑变性发病与年龄因素相关,有统计显示75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达40%以上。此外,抽烟、肥胖、光损伤、高度近视、营养失衡等均可诱发黄斑变性。
以上5种眼科疾病是致盲眼病主要罪魁祸首,恰逢国际盲人节,康教授提醒大家,在关爱盲人的同时,大家更要爱护眼睛,做好眼健康预防和管理,将致盲眼病扼杀在摇篮中。

来源:广州康晶金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