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绝伦!聚焦卵巢癌,60余名中外大咖“传经论道”,速看干货→
发布日期: 2023-04-19 浏览次数:524


珠江之畔,春风浩荡,杨柳吐绿;南粤大地,春潮涌动,生机无限。


2023年4月7日至9日,由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协办,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承办的“第二届大湾区中外卵巢癌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换届大会”在羊城广州成功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担任大会主席。


在为期三天的大会中,来自国内外的60余位妇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卵巢癌的规范化、精准化治疗以及最新科研成果等领域展开热烈交流。


呗呗医生·第一妇科肿瘤」平台对大会进行了全程直播和报道。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何善阳教授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

马丁院士

马丁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卵巢癌是妇科肿瘤预后最差的癌症,广大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在卵巢癌的防控当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艰辛,但目前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不乐观。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人民生命健康,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也针对卵巢癌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指导文件,希望在政府、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卵巢癌的质量控制能够真正做到规范化,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马丁院士同时还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

姚书忠教授

姚书忠教授代表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卵巢癌是妇科中的“癌王”,总体疗效并不理想,第二届大湾区中外卵巢癌高峰论坛邀请了许多国内外顶尖专家,聚焦卵巢癌的规范化治疗,带来了许多丰富的前沿知识、尖端技术,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换届大会

大会同时还举行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换届大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冯常森副会长宣读了批复函。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

陈汝福教授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陈汝福会长在致辞中代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对莅临换届大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李小毛主任委员对专委会的辛勤付出,并对新一届专委会寄予了厚望。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

李小毛教授

李小毛教授作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对第一届专委会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回顾。


经现场选举,广东省人民医院何善阳教授当选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同时,选举出副主任委员25人,秘书长1人,名誉主委1人。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兼妇科主任

何善阳教授

在就职报告中,何善阳教授表示:新一届委员会将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领导下,致力于宣传和开展普妇和肿瘤防治调查,提升妇科微创诊疗水平、促进基层医院规范治疗的改善及疑难重症的管理,真正为病人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专家风采 

专家风采

课题:"R0"surgery in newly diagnosed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讲者: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Prof.Dennis S.Chi

Prof.Dennis S.Chi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讲解了课题。Prof.Dennis S.Chi指出,卵巢癌的预后相对较差,但随着手术技巧的提升,卵巢癌预后将会得到改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的残存病灶对卵巢癌的预后影响很大。


Prof.Dennis S.Chi表示,很多卵巢癌患者存在上腹部转移,因此要开展上腹部手术,这是卵巢癌手术难点与达到R0的关键。随后,Dennis S.Chi还分享了小肠系膜病灶的切除技巧。


Prof.Dennis S.Chi还表示,上腹部转移是很多卵巢癌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的原因,但PDS中进行上腹部手术已经可达R0。PDS与NACT+IDS存在疗效差异的,PDS的生存预后更好,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选择需要谨慎。



课题:State of the art in the treatment of 1L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讲者: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 Prof.Thomas Herzog

Prof.Thomas Herzog讲解了如何在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如何为患者达到更好的一线治疗。他指出手术化疗和一期维持治疗是针对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方法,并且随着新药物的出现、手术技术提升、围手术期的管理能够帮助提升对患者的进一步精细化管理。


Prof.Thomas Herzog表示,卡铂/紫杉醇一直以来都是卵巢癌的标准化疗手段,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晚期卵巢癌中的各种生物标志物已经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肿瘤学的理解,并促进了个性化治疗。


考虑到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Prof.Thomas Herzog强调所有患者都应考虑在化疗后继续维持治疗,包括单独使用PARP抑制剂或联合贝伐单抗使用,并且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提早的维持治疗。



课题:转移性卵巢癌研究进展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狄文教授

狄文教授罗列了晚期卵巢癌盆腹腔广泛转移、难以完全切除、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的特点,介绍了晚期卵巢癌的治疗的要点,强调满意的肿瘤减灭术是治疗的主要原则,提高手术切净率是重中之重。


狄文教授提出,尽管2023NCCN指南推荐新辅助化疗,但具体指征的把控是重点和难点。同时,腹腔热灌注HIPEC、维持治疗、免疫治疗的应用等也是晚期卵巢癌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科研证据。


狄文教授强调,一是卵巢癌的治疗是综合治疗,手术是治疗是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二是化疗、靶向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方向;三是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比追求R0或者超根治更重要。



课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和案例分析

讲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魏晓林院士

魏晓林院士结合具体的国际临床研究案例,讲解了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定义,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出了可能对公共卫生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魏晓林院士强调,在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时,一定要建立在对文献的深入理解上,要选择好对比对象,思考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并讲解了如何科学严谨地设计临床随机对照实验。


魏晓林院士还提出一个观点:最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来自于临床医生本身。



课题: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治疗价值再探索

讲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高庆蕾教授

高庆蕾教授提到,与接受PDS高危组相比,接受NACT并在IDS前改善且适宜分类的高危患者,中位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复杂性高的手术比例更低,无残留病灶的比例更高,中位住院时间更短。


同时,高庆蕾教授指出,对于手术条件较差的晚期OC患者,NACT是一种有效的康复前策略,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变分类风险分级和改善围手术期结局。


针对新辅助化疗最佳周期数,高庆蕾教授表示,虽然临床中一直存在争议,但研究结果显示,额外的化疗周期数与较差的生存结局无关;基于改善患者生存结局的目的,不应避免额外的新辅助化疗周期数。



课题:Evolution of PARPi maintenance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讲者:伦敦大学学院癌症研究所 Prof.Jonathan A Ledermann

远在伦敦的Prof.Jonathan A Ledermann围绕“铂敏感复发卵巢癌PARPi维持治疗”开展了精彩的线上分享。


他提出,相关临床研究中如Study 19研究、SOLO2研究、OPINION*研究、NOVA研究、ARIEL3研究当中,PARPi用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能够为其带来显著的PFS获益。


虽然PARPi在PFS数据中的表现亮眼,但PARPi在OS获益上的数据表现不尽如人意,不过Prof.Jonathan A Ledermann表示,对此数据的解读需要谨慎,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十年以来,PARPi对OS的获益是有帮助的。



课题:晚期卵巢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讲者:北京协和医院 吴鸣教授

卵巢癌初始的手术治疗在卵巢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吴鸣教授重点强调,R0是卵巢癌手术的终极目标。


从手术预期获益情况来讲:

  • 对于术前评估能够达到R0切除的患者,一定要PDS;

  • 如果评估PDS不能达到R0或R1,又或患者情况不允许,NACT后再行IDS也是正确之选,但必须达到R0;

  • IDS只能接受R0的结果。


关于淋巴结的情况,吴鸣教授提出卵巢癌淋巴结切除的获益是有条件的,手术达到R0,淋巴结切除才会获益;对于手术已经达到R0,临床阴性的淋巴结是可以不切的;对于明确转移的淋巴结,切除淋巴应该属于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部分。



课题: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上皮性卵巢癌维持治疗中的进展

讲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王沂峰教授


王沂峰教授首先介绍了关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基本内容,包括VM形成的形成、临床意义。其结合了肿瘤血管拟态、卵巢癌血管拟态图片,形象生动。


随后王沂峰教授详细讲解了卵巢癌血管拟态的相关治疗靶点研究,介绍了uPA和cRGO对卵巢癌细胞VM形成的作用,提出uPA可以作为卵巢癌VM的治疗靶点;cRGO能够作为治疗卵巢癌VM的抑制剂。


另外,王沂峰教授还介绍了多功能抗血管生成纳米药物,结合靶点进一步讲解了卵巢癌血管生成药物研究以及目前获得的成果,指出制备了含有cRGO的多功能纳米药物应用于治疗卵巢癌的血管生成。



课题:卵巢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之争议

讲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何善阳教授

复发性卵巢癌的处理仍较为棘手,选择化疗或者再次手术暂无统一的指南,目前临床上对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二次减瘤术开展较为普遍,但适合手术患者的术前评分尚未统一。


何善阳教授介绍, GOG213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的化疗相比,接受二次肿瘤减灭术联合化疗并没有更长的总生存期,因此不支持二次手术;而AGO DESKTOP III研究则证实,如果二次减瘤术能达到R0级别,则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12个月,支持二次手术。


基于大量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何善阳教授主张,鼓励对孤立病灶、无腹水或<500ml的复发卵巢癌进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但需要考虑患者的机体及经济能力。



课题:腹腔镜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优势及规范

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刘开江教授

刘开江教授详细阐述了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优势,推荐早分期手术、初次分期需符合肿瘤完整肠切除的无瘤原则。


针对腹腔镜下大网膜切除和腹腔镜下腹主淋巴切除的方法,刘开江教授认为采用倒位的方法,会较正位切除更完整、更简单,也更容易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刘开江教授强调,腹腔镜脾区大网膜的切除和高位腹主动脉旁(左肾静脉水平)淋巴结清扫是难点和关键。



课题: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前的病理诊断

讲者: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 张国楠教授

在实施NACT之前,必须先明确诊断。张国楠教授指出,除了传统的手术方式获取肿瘤标本用以病理学诊断外,超声引导下CNB和ACB+ICC染色+CA125/CEA比值>25,也可用于作为确诊的手段,同时可以指导治疗决策及预后诊断。


针对ACB的优势,张国楠教授表示,除与组织学检查有较好的可比性外,还具有更简便、更微创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将细胞学标本以石蜡块形式长期保存,若细胞足够,可多张连续切片,用以辅助检查。


由于女性患者的腹水可见于肠道、乳腺、胰腺等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张国楠教授还强调,细胞学诊断要结合ICC、分子诊断和临床资料,积极开展多学科讨论。



课题: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诊治研究进展

讲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崔恒教授

崔恒教授介绍,浆液性卵巢癌(SOC)分为为I型(低级别微乳头浆液性腺癌,LGSOC)和II型(高级别浆液性腺癌,HGSOC),两型卵巢癌的基因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等都存在很大区别。


LGSOC虽然发病率低,但应该引起重视。崔恒教授强调了LGSOC的管理与HGSOC有较大的区别。尤其强调了基因检测和全面系统的淋巴结切除术对LGSOC的重要意义。


崔恒教授还较为详细地讲解了NCCN指南中治疗方案对于LGSOC的效果,指出铂类+紫杉醇方案的标准化疗对LGSOC患者的PFS或OS没有显著改善,而激素治疗联合其他生物治疗将成为LGSOC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课题: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策略及进展

讲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汪辉教授

汪辉教授基于NCCN推荐指南,从手术、化疗、维持治疗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策略及进展。


汪辉教授尤其重点介绍了变化较大的维持治疗,指出PARPi维持治疗改变了卵巢癌治疗模式。在经过维持治疗后,无铂间期的时间会延长,可能会影响PARPi维持后复发卵巢癌患者的治疗。


汪辉教授总结:二次减瘤术应择优而行;含铂化疗是治疗基石;PARPi维持如点石成金,精彩的授课让与会人员获益匪浅。



课题:卵巢癌相关的上腹部解剖以及转移病灶手术切除技巧

讲者: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梁志清教授

梁志清教授以“卵巢癌相关的上腹部解剖以及转移病灶手术切除技巧”为主题,结合实际病例作了精彩的分享。


梁志清教授通过大量的手术照片和视频和案例,依次对卵巢癌手术中涉及的上腹部-手术比邻器官、动静脉系统、胃的神经等解剖作了详细的讲解,强调了许多重要细节。


此外,梁志清教授还强调了肿瘤细胞减灭术对卵巢癌患者的重要意义,并对网膜切除术、膈肌及腹膜切除术、特殊部位淋巴结切除术、肝隔切除术以及脾切除加远端胰腺切除术的步骤进行了深入阐述。



课题:胰体尾加脾切除的解剖标志以及手术技巧

讲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汝福教授、周雨教授

受陈汝福教授委托,周雨教授带来了“胰体尾加脾切除的解剖标志以及手术技巧”的分享,让现场妇科医生眼前一亮。


周雨教授首先介绍了胰体尾切除术的适应症、分类、相关解剖知识,指出难暴露SpA的腺体尾癌优先离断胰腺。周雨教授还带来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根治性顺行性模块化胰脾切除术的手术实操视频。


对于妇科医生来说,虽然胰腺脾脏等位置相对来说比较陌生,但部分晚期卵巢癌患者会发生这些部位的癌转移,因此对于妇科医生来说,充分了解这一区域的情况非常有必要。



课题:2023卵巢恶性肿瘤NCCN最新指南解读

讲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林仲秋教授

林仲秋教授从PARPi适应症、化疗方案、靶向治疗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2023NCCN指南更新的内容。针对PARPi适应症的更新,林仲秋教授总结PARPi已进入OS时代,同时PARPi维持治疗获益一线大于二线,且大于后线治疗,而BRCAm和HRD患者是PARPi的主要获益人群。此外,林仲秋教授强调不论是一线还是二线维持治疗和后线治疗,基因检测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针对化疗方案的更新,林仲秋教授总结到:初治新增了多烯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方案,另外“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可能重新铂类治疗中获得显著益处,但铂难治不推荐再用铂。


针对靶向药物的更新,林仲秋教授总结了以下四点:

  • BRAF V600E 阳性肿瘤:可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

  • RET 基因融合阳性肿瘤:可用塞尔帕替尼

  • 9FR-a(叶酸受体-a)阳性肿瘤:可用MIRV土贝伐单抗

  • KRAS突变(特别是低浆):MEK1/2抑制剂



课题:早期卵巢癌淋巴结切除的争议

讲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刘继红教授

结合国际研究成果及数据,刘继红教授针对目前妇科肿瘤领域对于早期卵巢癌施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的支持与反对意见进行了分享。


赞成对早期卵巢癌患者实施系统性淋巴结切除的原因包括淋巴结状态对早期卵巢癌分期很重要,切除淋巴结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等。而反对意见则认为淋巴结有免疫屏障作用,淋巴结系统清扫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化疗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效,淋巴结清扫不改善早期卵巢癌的预后等。


刘继红教授总结到: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中,腹膜后淋巴结切除不能延长生存,反而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可能并无治疗价值;某些早期卵巢癌或许可免除淋巴结切除,但仍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



课题:腹腔镜在卵巢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价值

讲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何善阳教授

腹腔镜在卵巢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有没有价值?何善阳教授结合三个现实病例,证明经选择病例,腹腔镜在二次减瘤术中是可行的,保证手术R0,肿瘤学结局与经腹并无差异。并且腹腔镜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时化疗,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同时,何善阳教授指出了腹腔镜在卵巢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成功的关键是穿刺孔的放置、粘连的分解,并认为精湛的手术技巧、耐心和爱心同样重要。


虽然腹腔镜在卵巢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价值得到了证实,但何善阳教授表示,这种手术方式仍然存在选择患者成本的问题和分层方面的问题(PARPi,复发间期,复发转移病灶,后续治疗等)。



课题:卵巢癌手术及围术期研究新进展

讲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宋坤教授

通过分享2023 SGO卵巢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宋坤教授分别对比了妇科肿瘤医生与普通外科医生在肿痛细胞减灭术中行肠切除术后的结局、开腹手术与微创手术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还分享了腹腔热灌注化疗与M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或总生存期改善无关。


此外,宋坤教授还分享了部分有意思的研究:如从CA125的动态变化预测新辅助化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最佳肿瘤细胞减灭、在高危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新辅助化疗的高使用率与结局改善相关、新辅助奥拉帕利治疗新诊断BRCA突变卵巢癌的窗口试验等。


宋坤教授的分享为在场妇科医生带来了新的观点和认知,在治疗方式及预后结局方面也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手术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第一天,会议特别安排了手术直播和病例讨论。


在手术直播环节,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何善阳教授手术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手术团队分别献上了“3D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和“经腹Ⅳ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在病例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复发性卵巢癌脑转移”这一病例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不同见地,思想碰撞的火花将会议推向了高潮。


▲ 手术直播



▲ 病例讨论


 精彩花絮 




声明

文章系本平台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当然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作者:第一妇科肿瘤

点击“分享”邀请身边同行关注

好文章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