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陈汝福教授主持,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万云乐主任和李国林副主任承办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筹备会”顺利召开。
参加会议的专家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胃肠外科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王捷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负责人陈汝福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康亮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宝岗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强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闵军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涛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志花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邓美海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潘明新教授,暨南大学华侨医院曹明溶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古维立教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区奕猛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亚青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云强教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马克强教授,以及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李丽珍和学会秘书罗美玲等20余位专家。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陈汝福教授为本筹备会开场致辞,他强调,出现肝转移的肿瘤患者已处于疾病晚期,大家普遍的观念认为此时已失去治疗意义,但随着近十几年来的医疗快速发展,在规范化诊疗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运作下,对于出现肝转移的肿瘤患者,我们也可以谈根治,讲生存,并不是直接宣判了“死刑”。他殷切希望,借助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平台,把转移性肝癌的规范诊疗深入到基层医院去,让基层医院的同仁们对转移性肝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在本专业委员会中不断补充更新国际医疗前沿的相关指南和规范,提升广东省医疗行业在转移性肝癌诊疗方面的整体水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胃肠外科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也对“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寄予了厚望,他指出,肠癌肝转移占了胃肠肿瘤患者半数以上,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立院之本即是“胃肠强院”,经过十五年的经验累积,目前诊治的胃肠肿瘤患者体量大,诊治过程规范,相信借助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平台,在我院肝胆胰脾外科前期对于肠癌肝转移丰富诊疗经验的基础上,连同各位专家,定能在转移性肝癌规范诊疗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在广东省内建立转移性肝癌标杆性的诊疗模式,甚至辐射全国,为更多的患者谋福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王捷教授提出,目前对于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仍未有统一的规范和模式,本委员会成立后,如何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模式进行科普教育和宣传,接地气地将先进经验和理念深入基层,是十分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对自身更精准的定位。既要有行业标准的指导性,又要有诊疗模式的可操作性,让基层同行保持和我们的紧密合作和交流,才能让我们的诊疗规范广泛渗透在基层医疗当中,让更多的转移性肝癌患者受益,更快更好实现我们的初衷。
李国林副主任将本委员会相关事宜,尤其是人员构架和后期会议等重要内容,向在场的各位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与会专家各抒己见,为本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人员构架安排以及后期会议内容和形式出谋划策,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现场讨论气氛严肃却又不失幽默,热烈却又融洽,在各专家献计献策中不断丰富和修正各项意见和建议,为后期的会议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迈出了最为重要的一步。
最后,由陈汝福教授和万云乐教授共同进行了会议总结,会务组一一记录和保存各专家的宝贵意见。拟任主任委员万云乐教授对与会专家,以及本次未能出席但对本筹备会给予线上大力支持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力建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敏山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荣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周杰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霍枫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汪国营教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万云乐教授表示,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一定努力按会议精神和建议,努力搭建打造传播专业理念和共识平台,构筑良好传递管道,竭心输播医学科普知识,深入基层,造福一方,守护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