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活动】妇科专委会顺利举办宫颈癌筛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22-03-11 浏览次数:382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2235日在广州举办宫颈癌筛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及时的HPV疫苗接种、高质量的子宫颈癌筛查及规范的筛查异常干预治疗,是目前子宫颈癌防控最佳策略。本次会议主要聚焦与宫颈癌防控策略与筛查新技术,促进关于如何选择更加先进有效的手段,进一步提高筛查的效率和精准度等问题的学术交流。约有50余位妇科和病理科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小毛教授首先分享了HPV检测技术的革新。从认识HPV病毒开始,深入浅出的讲解,介绍了HPV的基础知识,HPV致病分子生物学机制,HPV检测的发展历程,提到新一代宫颈癌筛查技术的特点是实现一次取样两种检测,以优化联合筛查临床工作流程。宫颈病变三阶梯筛查方案有助于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HPV和宫颈细胞学是三阶梯检查的第一步。宫颈癌最理想的筛查策略是筛查益处最大化,潜在风险最小化。HPV E6/E7 mRNA检测技术达到了满意的HPV DNA检测敏感性,又避免对一过性HPV感染导致的良性病变的过度诊断及治疗,可减少一过性感染的假阳性,以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对HPV检测只检测高危型HPV,如何诊断HPV持续感染,临床如何判定HPV真是阳性等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大家思考。


讨论环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毕蕙教授分享了联合筛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目前多数指南建议HPV可单独用于初筛,可用于普通大规模人群筛查。但是联合筛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HPV检测高,漏诊率低,可兼顾对腺性病变的检测。ACSSP新指南关注风险的全面评估,根据历史及即时联合筛查的结果计算CIN3风险,根据风险阈值决定处理,包括监测、阴道镜、治疗。联合筛查更适用于临床门诊人群筛查,更加精准指导下一步诊断指导。


广东省人民医院梅平教授介绍了妇科医生要了解的细胞学质控。宫颈细胞学特异性高,需要病理科医师进行质控把关,质控指标包括ASC/SIL的比例,细胞学标本采样不满意率等。病理医师会对初筛阴性玻片复查,病理医师之间互相检查,对细胞学与组织学不一致者追踪处理,细胞学诊断为HSIL/AIS者复阅旧细胞学片,监控ASCUS报告率,包括与HPV对照。为了提高宫颈细胞学的准确率,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妇科临床医生与病理科医师需要保持良好沟通。

三位教授讲课结束后,围绕HPV检测和宫颈癌筛查的相关问题,本领域的专家教授各抒己见,分别就“HPV DNA和HPV E6/E7 mRNA的区别?HPV DNA阳性患者的分流 ?宫颈癌筛查策略的选择会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诊断HPV持续感染?联合筛查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秀杰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易丹妮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越波教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张秋实教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郜红艺等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邵春奎主任为会议致辞并与妇科张宇主任共同主持会议。


对于宫颈癌防治,高质量的宫颈筛查必不可少。关爱女性健康,远离子宫颈癌,需要临床医师、病理医师大家行动起来。消除宫颈癌,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