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联合承办的“2021年检验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检验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检验医学对脓毒血症诊疗能力的建设培训班”暨“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新进展”暨“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验与临床应用新进展”会议在佛山市南海区柏丽酒店维也纳厅隆重召开。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全委会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陈汝福致辞
会议首先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陈汝福线上致开幕词。陈会长介绍了检验专业委员会在周强主委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工作,本着“在基层、为基层、与基层、共发展”的宗旨,把先进的检验理念和知识,传播给广大的基层医院。最后,陈会长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主委致辞并作工作报告
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周强主任致辞,周主委指出在疫情的背景下,能够顺利举办本次会议,搭建一个检验同行交流的平台十分难得,对参会的各位人员表示感谢。回想抗疫历程,检验人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树立信心,坚定决心,为打赢抗疫保卫战和坚守抗疫成果,做出了极大贡献。
周主委并作了2021年工作报告:检验专委会本年度分别在广州、韶关、东莞、佛山等地举办年会及学术会议5场,做到“在基层、为基层、与基层、共发展”;在2020年第二届”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先进专业委员会评选活动“荣获三等奖;2021年新增副主委1人,常委2人、委员3人,现专委会共有306人(包括名誉主委2人、主委1人、副主委28人、常委64人、委员211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副院长致辞
随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副院长致辞。张院长对各位委员和学员的到来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希望各位学员能做到交流心得,融会新知。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巫祖强书记致辞
紧接着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巫祖强书记致辞。巫书记在会议上提出了3点思考:1、如何把最新的检测技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2、临床检验如何融入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时代,3、如何转变临床检验发展的思维,如何提升检验人的医学人文精神。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委会副主委、常委、委员代表发言
最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检验科蔡甜主任再次对各位委员和学员的到来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基层医药学会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让大家进行学术交流,感谢会务组的默默付出,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专题学术讲座
1、检验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应斌武主任通过视频会议讲授《检验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阐述了新冠疫情下如何做到“科技抗疫”,并分享了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启发我们要在临床实践中始终保持灵敏的科研嗅觉,加强学科交叉协作,今后必须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检验医学发展革新,学科交叉是未来学科发展的主导模式。
2、医学科研设计与自然基金申报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吕嘉春教授介绍了国内分子流行病学发展历史 ,并从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试验的基本要素、标书题目与摘要的提炼、标书写作要点、形式审查等方面详细讲述了科研设计的要领,倡议大家要重视科学研究的紧迫性、重要性,要积极行动起来,要把idea上升为研究课题。
3、检验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竞之副院长重点讲述了检验与中医学的关系,要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合理地应用检验指标,有助于中医辨证理论的创新,为辨证提供依据,对证候的客观化研究,“证“的本质研究,指导用药,疗效评价都具有关键作用 ,但是检验指标不能作为中医辨证的唯一标准 。
4、微生物对话临床:助力感染诊治
广东省人民医院顾兵教授分析了血培养、质谱、以及mNGS等不同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提出实验室多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有利于临床诊断能力的提升。
5信息化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李冬主任通过视频会议作了题为“信息化在检验科质量管理种的应用”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急诊标本快速气动传输系统、抽血智能取号叫号系统、样本只能分拣系统、报告自动审核系统、检验科决策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如何帮助科室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6 CE平台在IVD行业应用进展
北京世纪沃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彭勇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的类型与应用,并对毛细管电泳、质谱、液相色谱的鉴别能力作了比较分析,加深了大家对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全面认识。
7新时代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广东医科大学刘新光教授就新时代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作了学术报告 。他系统性地介绍了医学检验技术教育的发展史,强调新时代的医学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对、三个结合,以“四新”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8生物传感器与纳米技术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的应用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鸣教授从技术层面出发,详细地介绍了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其分类,列举了第二代LSAW生物传感器检测器在乙脑病毒检测及其分型、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检测中的应用,和纳米材料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9树立微生物思维,提升感染性疾病诊疗能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卓超教授用临床病例讲述了耐药时代如何减少“大包围”的误差率,缩短抗菌药物疗程,并强调了要树立微生物思维,这对指导临床精准用药有重要意义。
10关注心血管疾病的残余风险,重识非传统危险因子
东部战区总医院汪俊军教授通过视频会议讲授《关注心血管疾病的残余风险,重识非传统危险因子》,阐述了心血管病是国人的首位致死原因,着重介绍了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评估的非传统危险因子LP(a)、RLP、pre-β1-HDL、CRP、HCY,和基因相关分子对CVD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使与会者对CVD有了全面的认识。
11、ST2,心衰分级诊疗及慢病管理的新一代标志物
上海即时检测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福刚博士讲述了成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 与其他心脏标志物的区别,并举例说明ST2在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入院患者、慢性心衰患者、心衰门诊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他指出ST2是心衰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ST2检测能提供最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案。
12、肾病相关系列指标产学研开发及临床价值
南京诺唯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唐波,从发病机制、诊断流程、鉴别诊断等多个方面对膜性肾病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并讲述了Anti-PLA2R和THSD-7A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Anti-PLA2R表位扩散在iMN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的作用。
最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罗文英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学员的支持和会务组的辛勤付出,并祝贺“2021年检验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检验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检验医学对脓毒血症诊疗能力的建设培训班”暨“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新进展”暨“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验与临床应用新进展”会议圆满落幕!
会议花絮
01会议现场:部分专家合影
02会议现场:掌声响起
03会议现场:积极签到
04主持人风采
05参会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