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活动】检验专委会“检验技术新进展”专题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 2021-12-07 浏览次数:353

聚九龄故里、丹霞禅韵、善美韶关,享人工智能、检验医学、学术盛宴!


2021年11月6日,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韶关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承办的“检验技术新进展学习班”专题学术会议在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来自全市七县三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检验同行共240余人,齐聚一堂,共享盛会。


大会签到


大会现场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主任周强教授在会上发表致辞,向与会的领导、专家、教授、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周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已在多个学科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对推动检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意义深远,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检验科工作的各个流程如检验数据处理,检验数据挖掘及检验科质量控制等,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检验医师的职能在未来也很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转型调整。因此,由人工智能来推动下一代检验医学的发展和飞跃是大势所趋,检验医学的未来也定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的服务宗旨是“在基层 为基层 与基层 共发展”,此次学术会议在新落成的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学术报告举办,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对广大基层检验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夯实基础,规范操作,提高基层医院临床检验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为建设“健康广东”作出应有贡献。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与遗传中心主任陈亚军主持开幕式,他介绍: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加速了传统医疗行业与这些新兴技术的融合。2018年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该政策明确了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定义、内涵和外延,并对标准、安全、服务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利用人工智能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临床价值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该领域的临床与学术水平,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进步,保障医疗安全。促进韶关市检验医学学科发展,加强区域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和水平,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本次培训班分别由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蒲荣教授讲授“人工智能技术最新学术研究进展分享”;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周强教授讲授“从AI大发展看临检形态学检测智能化的大未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检验科主任孙朝晖教授讲授“基于人工智能畅想未来实验室建设”;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有强教授讲授“阴道分泌物形态学及干化学联合检测的价值”;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输血科班主任彭永正教授讲授“化学发光技术创新检测细胞因子”;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与遗传中心陈亚军主任讲授“细胞染色体检查技术及新进展”;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赵丽丽老师讲授“基于人工智能的白带和精液分析仪多中心临床验证报告”等精彩课程,学术氛围浓厚,会议内容丰实,为广大医学检验工作者搭建了良好学习平台。学术会议由黄丽芳、陈波、虞晓晴、林桥凤、谢剑锋、黄海樱等专家教授共同主持。


陈亚军主任主持开幕式


周强主委致辞


蒲荣教授授课


周强教授授课


孙朝晖教授授课


李有强教授授课


彭永正教授授课


陈亚军教授授课


赵丽丽老师授课


专家合影


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氛围热烈,与授课老师积极互动。课后很多学员向本市专家提出了临床实验中碰到各种疑问,专家们都一一进行了答复。此次培训班内容丰富。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网络通讯等技术飞速发展,给检验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检验大数据应与AI相融合,优化检验系统的管理,协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检验AI在四方面具有发展前景:以患者为中心的检验AI,个性化健康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慢性疾病的个体化管理,改善医疗不平衡。但目前检验AI研发还有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和专家学者们热烈的探讨结束后,由陈亚军主任进行了会议总结。此次会议学术氛围浓厚,内容精彩纷呈,既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学检验的融汇互通,又有临床与检验的综合应用,通过观点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各方专家齐聚在一起共同分享了这场学术的饕餮盛宴。本次学习班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医学检验学术水平,服务能力、质量效率。本次培训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