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活动】肺癌专委会“肺粤基层,精准同行”——肺癌精准治疗研讨沙龙9月13日专场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 2021-09-30 浏览次数:370


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肺癌专委会承办的“肺粤基层,精准同行——肺癌精准治疗研讨沙龙” 以互联网线上会的形式于2021年9月13日晚上顺利召开,来自广东省内多家医院的专家教授荟聚云端,一道探寻交流“肺癌精准靶向治疗”的经验与方法。


大会主要围绕奥希替尼耐药问题和临床肺癌精准诊治展开。大会邀请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洋教授作为主席并全程主持会议。同时,也邀请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王震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碧荣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柯娥娥教授进行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和临床经验分享。特邀讨论嘉宾团则是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罗少华教授、谢亮教授、高惠冰教授,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林立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晓鸿教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王秀文教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刘倩平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梅春教授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黎鹏教授组成。



会议启初,由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曹洋教授发表开场致辞,曹洋教授首先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感谢各位专家百忙之中齐聚云端共同探讨学术学问,也感谢肺癌专委会提供宝贵广阔的平台供大家学习交流,同时也对本次会议作出祝福: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会议,借助肺癌专委会这个平台带动基层肺癌的精准化治疗,深入探讨更佳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后治疗策略,推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更加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地发展。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洋教授的主持下,大会进入第一篇章——临床进展篇。首先大会邀请到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王震教授为我们解读分析了《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后治疗策略》,王震教授表示:在肺癌靶向精准治疗背景下,围绕奥希替尼耐药机制及处理已然是当今医药学界研究的热点,明确耐药机制是探寻耐药应对策略的重中之重;同时靶向治疗耐药后免疫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数据即将披露,期待未来能给靶向治疗耐药提供新的选择。



随后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林立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晓鸿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谢亮教授在第一个篇章中,结合亲身临床实践经验,针对“一线奥希替尼治疗耐药后,所采取治疗策略的经验心得”、“若奥希替尼治疗之后出现缓慢进展,是否会进行干预或改变治疗策略?”两个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时间持续推进,大会进入第二篇章——临床实践篇。首先是来自广州医科大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碧荣教授分享了《一例EGFR(+)晚期NSCLC的病例》,从专业的角度细致地剖析了此精彩病例,且通过影像图表各项治疗数据,循环渐进地解读了奥希替尼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对临床应用的启示。



紧接着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少华教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王秀文教授及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刘倩平教授对王碧荣教授分享的病例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



而后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柯娥娥教授给大家带了第二例病例分享——《EGFR 20插入敏感亚型二线奥希替尼治疗》。柯娥娥教授详细讲解了患者既往诊治方案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又是如何去突破临床上的层层困境,她带来的病例也给在座各位专家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及收获。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高惠冰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春梅教授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黎鹏教授等专家结合临床实践针对该病例表示高度肯定并输出自己的看法,提供了多维思考的切入点。



最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洋教授对本次大会作总结展望。曹洋教授表示奥希替尼作为三代的EGFR靶向药,其疗效和临床收益是十分肯定的,但无可避免的也会出现耐药的情况。临床上如何去应对奥希替尼耐药,如何延长患者后续生存获益,这一点非常重要且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医生同仁一直在探索前进的方向。相信此次的会议能给到各位临床专家们在处理奥希替尼耐药时有更多的思考和治疗手段,也期待将来有更多的研究进展和方法克服EGFR TKIs的耐药问题,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至此至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肺癌专委会“肺粤基层,精准同行——肺癌精准治疗研讨沙龙”完美落幕!整场讨论会气氛热烈,讨论深入,紧扣最新研究进展及指南,并结合临床,其形式之新、内容之精、讨论之深,赢得了到场肺癌领域专家们的热烈掌声。我们一同期待未来开展更多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实现更广泛地多单位多专家联动,造福更广大的患者!本场讨论沙龙圆满结束了,而在悬壶济世的行医道路上,我们必将加倍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