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丧失?丢三落四?无法完成复杂任务?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父母出现记忆力下降,要小心患上老年痴呆中的“阿尔茨海默病”。每年的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世界各地都会开展与疾病相关的各种活动,今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活动的主题为“知彼知已,早诊早智”。
为响应国家双80%目标,即通过科普宣教,使公众对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至80%,65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并增进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近日,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牵头,由南都健康大讲堂携手红棉公益基金会和绿谷制药开展了以《早诊早智,预防老年痴呆》为主题的“9.9久九关爱日科普活动”。活动邀请到了四大神经科专家来为大家讲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知识、解答观众的疑惑。还邀请了红棉公益基金会(广州市红棉肿瘤和罕见病公益基金会)曾晓菁理事长为大家带来相关活动的分享。本次讲座有近100名观众到场,线上直播更是收获了23w+的流量。科普环节后,专家还在现场为观众开展了免费的认知功能筛查。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刘军教授为大家带来讲座
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为精彩的讲座鼓掌
一人患病全家战斗,一个使人丧失尊严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是以进行性认识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在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每10个6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1人罹患此病。“这个疾病就像我们记忆的橡皮擦,最终它会把患者的记忆全部磨掉。” 刘军教授表示,如此可怕的阿尔茨海默病却并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很多家属是发现患者出现无端多疑等精神行为,或者是外出后走失过才想到找医生,其实这时候就诊已经太晚了。”
刘军强调,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长达10-20年,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失控,直至死亡。据介绍,阿尔茨海默病中度患者无法独立生活,容易迷路,疑神疑鬼,常怀疑有人偷东西,配偶有外遇,有的喜欢晚上外出游荡,甚至“放火把家里烧着了”。而一旦到重度,患者将不再认识身边的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24小时的陪护,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记忆丧失、大小便失禁的症状,行动需要轮椅甚至卧床不起。中国每年约有20.15万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平均每个月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时长达到266.6个小时。“一人得病,需要整个家庭的战斗,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去分担这种照顾。”刘军形容道。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郭爱华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出现的具体症状,“比如刚发生的事情或刚说过的话就马上忘记;说话时找词困难,用其他词来代替;一些以前常做的日常事务完成困难;说话或做事逻辑不清楚;判断力下降;性格改变甚至行为异常:比如暴躁易怒、多疑等等。”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邹海强副主任建议,如果家中老人出现类似情况,可以先通过AD8量表或“画钟实验”进行自我评估,若确定患病,应尽快带其前往神经科或者是具有记忆门诊的医院,及时确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郭爱华副主任医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邹海强副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刘军教授在现场为观众和粉丝答疑解惑。
如果你错过了直播可以通过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