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广东几乎所有的县区级基层医院及大量的社区(镇)医院,都能看到一个特殊的身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是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的广东省一级学会,也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基层医药学会。自2017年创建伊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已有会员单位200余家,会员3万多人,相继成立了包括肝胆胰微创、神经内科、妇科等80个专业委员会,服务覆盖全省95%以上的县(区)级医院及大量的镇卫生院。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举办的“不忘初心·医路领航”党建与现代医院管理暨中医药康复学术论坛主会场。
在基层、为基层、与基层、共发展!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坚守初心、勇担重任,将医疗技术、资源、管理经验带到基层医院,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提供有力支持,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广东地区的鲜活样本,谱写了专业技术与家国情怀的雄壮交响曲。
初心与使命
东莞市南城街道红棉路1号,坐落着一座面积约800平方米、上下两层的红色建筑,这里是全国首家人类胆石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内,7000余人份胆道结石标本密密麻麻分类摆放。这些标本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马来西亚、法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胆石科研样本库。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7000余人份胆道结石标本,全部来自一家基层“小”医院——南城医院团队手术中取到的部分标本。
南城医院是东莞市镇街医院里最小的一家,曾毫无特色可言。2018年7月21日,由南城医院牵头成立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结石防治专业委员会。
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精心指导下,南城医院发力向肝胆专科特色医院转型。在院长王三贵的带领下,南城医院增建了肝胆专科手术楼,创建了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通过购置设备、引进人才、培育优质学科等方式,走出一条独创的“全链式”创新发展道路,走出了小医院“小而精”式的发展模式,在国内肝胆结石领域打响了名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结石患者。
作为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结石防治专业委员会的牵头单位,南城医院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向基层单位推广结石防治技术。南城医院以东莞的3—4个社区作为试点,搭建涵盖省、市、社区的三级结石防治体系,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南城医院的实践和发展,是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发展的缩影,也是学会成立初心的映照。
“我们成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就是要通过学会平台,推动基层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外科主任、胰腺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汝福是学会的发起人及首任会长。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外科主任、胰腺中心主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陈汝福。
2017年,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经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成为以广东省内各级医院院长、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县区级基层医疗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作为会员(单位)自愿结成的全省性、专业性、非利性社会团体。
陈汝福告诉记者,学会的成立,可以说是应时而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实现健康中国,“强基层”是重点,基层医改、分级诊疗是重要方向。
“学会积极响应国家医改要求,着力于建立完善合理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管理水平和各业务科室医护诊疗技能,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提供有力支持。”陈汝福介绍,自己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基层医院,发现基层医院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有很多不足和限制,这也是他发起成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原因之一。
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合作、科普咨询、远程继续教育等方式,学会为省内大型三甲医院及各级基层医院提供平台,将大医院的专家资源、先进诊疗技术、管理经验引入基层,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协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发展。
发展与进步
5月16日,广州珠江宾馆内热闹非凡。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符力牵头筹建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健康专业委员会在这里成立,来自省内各市、区、县从事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到会。
据悉,健康管理专委会的成立,将推动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领域规范化建设、科学化管理,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领域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促进全省基层健康管理机构的专业化管理。
“我们学会强调要真抓实干,不走花架子,要能够立竿见影帮助基层医院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让基层医院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变化,这让我们广受基层医院欢迎,也得到了省内大医院同行的积极响应和认可。”陈汝福说。
陈汝福介绍,学会主要通过三类事情帮助基层医院建设:一是帮扶基层医院学科建设,基于协会的省级专家资源,借助”互联网+”新兴工具,搭建远程学科帮扶平台,为基层医院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等提供帮扶指导。
在湛江,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积极推进廉江市人民医院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开创发展了学科建设导师制。其中,脊柱外科、肿瘤血液科等27个临床科室均聘请了学会专委会副主委为医院专家或导师。
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帮扶下,2018—2020年,廉江市人民医院分别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16、26、39项,年递增50%以上。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廉江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柳明。
二是为基层医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借助协会的专家资源,为基层医院协调专业技能培训所需的专家资源;建立基层医生与专家的在线培训、互动平台。
“基层医院不仅缺设备,更重要的是缺技术和人才”,陈汝福回忆,2011年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他发现医院有高端设备却没人会用,连微创手术都做不了。他一方面亲自为当地医生演示微创手术,给他们讲课,带着他们查房,另一方面让他们派人去自己所在的医院学习,很快提高了医生的技术和水平。目前,茂名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微创率达到了40%左右。
三是为医联体或医共体提供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借助远程会诊等新兴工具,将专家等稀缺医疗资源引入基层,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跨域就医,方便居民在基层及时享受与三甲医院同品质的专业服务。
儿科呼吸感染专委会是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2020年“先进专委会”一等奖的获得者。据介绍,儿科呼吸感染专委会现已累计完成全省100多家标准化门诊的技术骨干、1000多医护人员培训。借助互联网+医疗的大趋势,学会组织专家一起牵头搭建了广东省儿童呼吸哮喘标准化门诊的云平台,研发并启用了医教通平台系统、儿童呼吸哮喘标准化病历系统和儿童呼吸信息收集小程序等智能工具。其中,医教通系统可以提供远程医疗、远程复诊、远程会诊等功能。
为了保证各专委会的运行、服务效果,学会实行专委会“1+4”制度,“1”是每个专委会一年必须搞一次大会,“4”是必须去基层搞4次服务。
“我们不仅要求数量,更要求质量,”陈汝福介绍,为了提高服务效果,保证质量,学会还要求各专委会一段时间内原则上只帮扶一家医院,用心去帮,往深了帮。
责任与担当
在基层、为基层、与基层、共发展!各专委会秉承学会宗旨,强化基层为民情怀,服务基层需要,为基层医院办实事、解难题,结出丰硕成果:
2020年,妇科专委会进行了基层行系列活动(东莞、惠州、贵阳)等技术帮扶,开展了27场大讲堂系列、3期精品培训班、1次义诊活动、2期进修培训班、 7次学术沙龙活动。
县区医院分会自2019年开展下乡义诊活动以来,直接受惠群众近15万人,开出处方近12万张,送出药品150多万元,为有需要村民做心电图近28万例。
2020年,超声诊疗专委会开展超声骨干培训“星光”计划,合计培训超声骨干医师、护士44名。另外,该计划的直播活动至今已线上直播43次,累计观看数十万次。
推出《2020寻找基层良医》系列栏目,目标覆盖300家医疗机构,弘扬基层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提升医生群体在全社会的正能量影响。
…………
看得见的工作,感受得到的成效,让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受到基层医院的强烈欢迎。如今,学会服务已覆盖全省95%以上的县(区)级医院,以及大量的社区(镇)医院,成为广东省内基层医院帮扶的一面旗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个除夕夜,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的邓医宇来不及和家人吃上团圆饭,晚上8点赶往医院集合,11点到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在大年初一逆行武汉,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各专委会成员中,有支援湖北的逆行者,有勇往一线的战斗者,有守护后方的坚守者。一个个义无反顾的逆行身影诠释了“用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担当;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彰显了守望相助的感动;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展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大局,帮助基层医院临床检测能力达标,服务于疫情核酸检测,还帮助基层医院建设建设标准化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5间,培训人员500余人,充分彰显了自身的担当与作为。
陈汝福介绍,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发展与成果,得到了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相关领导的肯定。今年4月1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Ⅱ级科室东病区六区(呼吸)行政主任吴健牵头成立呼吸病专委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专门录制视频进行鼓励和肯定。
“展望未来,我们将针对基层医院医改及医院功能定位发展需要,在基层专业人才培训、助理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面建设好专科分会,做出省内标杆或全国标杆;服务于基层医院实用性科研需要,加大力度做好推广工作;服务于三级、二级医院、国家和省级绩效考核的需要,在医院管理、医疗安全、护理服务等方面,帮扶好基层医院,促进绩效水平逐步提升;服务于基层医院现代化管理和公立医院建设的需要,促进基层医院管理和党建高质量发展。”陈汝福说。
【记者】史成雷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责任编辑】莫群 夏梦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刘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