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疑难复杂的病例得到充分的讨论,也更是让病人获得更全面的治疗手段,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医疗水平的目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肺癌专委会进行了第一场线上平台的会诊活动《基层MDT病例会诊》,此次活动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肺癌专委会举办。
本次《基层MDT病例会诊》是系列活动,第一场先在佛山进行,大会邀请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肺癌专委会副主委唐可京教授、冯卫能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胸部肿瘤科周怀理教授作为大会主持,MDT讨论团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曹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廖志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巫国勇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医学部博士颜黎栩教授。同时,也邀请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头颈胸肿瘤内科杨爽老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内科丛云燕老师病例分享,此次MDT会诊得到了充分激烈的讨论,权衡了很多治疗手段利弊。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微创介入科吕维泽教授首先分享了《细分人群精准靶向多泽润-亚洲/exon21L858突变晚期NSCLC的优选TKI》,传递了达可替尼的4个唯一,达可替尼应作为经典突变,尤其是亚洲人群21L858R的一线优选。唐可京教授也总结,达可替尼在19del与吉非替尼也是有优势的,但在21L858R上的优势更为明显,os是32.5m vs 23.2m,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联合治疗方案A+T方案在21L858R最终的os结果暂时还没有统计意义的差异。同时也指出,从研究数据看到似乎小剂量的达可替尼的长期存活的数据更好。她表示到研究里出现减轻剂量的情况是出于不能耐受情况进行减量的,取得CR和PR不仅预后良好而且也预示长期存活的,疗效还是基于有效药物浓度,认为还是应足量起始。
各位专家也就21L858R合并TP53等突变和达可替尼治疗费用进行讨论,曹洋、廖志伟教授等表示,合并TP53的突变在临床上也是经常遇见,预后以及TKI的疗效也是相对较差,出于达可替尼21L858R的研究获益,在治疗选择上是可以考虑二代达可替尼治疗或联合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由冯卫能教授主持会议,进入病例会诊环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头颈胸肿瘤内科杨爽老师分享了一例多线治疗的肺腺癌病例,详细讲解了患者既往治疗的方案、疗效评价和基因检测报告变化等。
冯卫能教授首先针对病例病理展开研讨,颜黎栩教授表示病理有血液、胸水、脑脊液等标本,病理结果的准确度还是有参考性,对于胸水增多还是21L858R占主要因素。曹洋教授也认可冯卫能教授的观点,对于21L858R长期存在,也是可以考虑服用达可替尼,是一种治疗选择。廖志伟教授表示在延用的靶向药物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局部放疗也可以做到病灶的缩小,达到PR更长时间。巫国勇教授考虑到脑转病灶的稳定,也表示肺部局部放疗治疗。
由周怀理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内科丛云燕老师做病例分享,详细讲解了患者既往治疗的方案以及目前治疗困境:患者肿瘤已全面进展,状态较差等。
曹洋、巫国勇教授等人也建议后续治疗再更换EGFR-TKI药物的意义不大,由于之前的药物可及性问题,病人可能在前期的治疗有更多的治疗选择。周怀理教授总结局部的放疗可能会在考虑使用。
此次会诊MDT讨论的内容精彩,热情高涨并积极参与线上讨论,表示此次线上交流内容精彩、病例质量十分好,要学习和消化并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要点颇多,而且正是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多学科跨医院学习,特别有利于平时难以得到治疗需求的基层疑难病例的交流,建议多采用这种会诊MDT形式进行交流,更广泛地将各位专家联动带给最需要的基层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