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要快。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痴呆患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社会健康与公共卫生危机,是继心脏病、癌症和脑血管疾病导致老年人不能独立生活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基层医院是慢性疾病的重要医疗管理场所,但对于痴呆、脑血管后遗症等此类慢性疾病管理的医疗经验缺乏。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痴呆等慢性神经内科疾病的诊疗技能,推动基层医院对痴呆或慢性病的规范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进而达到“强基层、惠群众”的最终目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主办、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办,于2020年5月6日在线上举办“羊城1+N神经科基层医师论坛”线上学术活动。此次论坛邀请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刘军教授,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英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陈颖博士进行授课。
专委会主委刘军教授根据对社区收集慢性病管理相关资料、老年人诊治等情况,讲授了基于社区医疗环境条件下的“阿尔茨海默病社区管理”等内容,主要从如何筛查老年人认知障碍情况、如何识别老年人认知障碍、如何就诊及诊治、认知障碍社区管理构建、认知障碍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医疗及照护如何加强监控和评估等方面向基层医生进行系统传授,并列举一些国内外认知障碍社区管理的相关案例。此内容扩展基层医生病种及诊疗知识面,提升医疗水平,规范对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及指导家庭照护、社区痴呆慢性病管理等,提高认知障碍患者的识别,有效智慧管理认知障碍,提升认知障碍患者的生活治疗,更好为社区服务。
接着,陈颖博士根据认知障碍发病时间长短情况,分享一例少见的病例——急性认知下降的相关诊疗。主要从病例的病史、辅助检查、治疗、预后康复锻炼等方面讲授,介绍如何辨别急性认知下降疾病、相关鉴别诊断、如何治疗、认知下降后患者随访及相关康复管理,并针对社区医疗环境讲授如何系统诊治急性认知下降的诊治流程。
最后,针对神经内科慢性病痴呆和脑血管后遗症的社区医疗管理进行一系列讨论,基于社区基层医院的医疗环境出发,如何更加科学、智慧的规范化管理慢性病患者,从患者就诊、接诊、诊治、预后康复等方面进行,参与人员为在线的基层医院和相关专家。
本次学术会议,采取学术理论、临床病例到面对面讨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响良好,能更加直观明了给基层医生带来“干货”,减轻基层医疗的负担,提升基层医疗诊治水平,收到许多基层医生的好评与支持。刘军教授表示,需从基层医疗环境、基层医生出发,传授基层所需、所备、能用的诊疗技能知识及实践经验,需增加与基层互动,不定时、不同形式来帮助解决基层医疗的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医疗的水平,达到“强基层、惠民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