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文,健康扶贫要做这些事
发布日期: 2018-09-07 浏览次数:1509
国务院发文,健康扶贫有新任务。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健康扶贫方面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指示,对于基层医疗格局也将产生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点:


加强贫困地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建设

在贫困地区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确保每个贫困县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加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建设。


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深入实施医院对口帮扶,全国963家三级医院与832个贫困县的1180家县级医院结对帮扶,为贫困县医院配置远程医疗设施设备,全面建成从三级医院到县医院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最近“互联网+医疗”的文件频出,国家对于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十分重视。远程医疗就是“互联网+医疗”的一个重点推荐项目。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对于大医院帮扶基层以及分级诊疗的实现都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更有利于基层诊断能力的提升。相信远程医疗会逐渐成为医生的重要工作模式之一。


贫困地区每个卫生院至少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

全科医生作为十九大的重要指示之一,是国家今后在基层人才培养方面的推进重点。


这次《意见》更是下了硬性指标: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支持地方免费培养农村高职(专科)医学生,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后,补充到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


看来各级政府今后在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和特岗全科医生培养方面将加大力度,全科医生的待遇也将稳步提升。


贫困地区可直接录用医技人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自主招聘的支持力度,基层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招聘急需人才。


《意见》指出,贫困地区可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直接面向人才市场选拔录用医技人员,选拔录用时优先考虑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紧缺人才。


直接在面向人才市场选拔录用,取代机械的统一笔试、面试,使基层在招揽人才机制上变得更为灵活和实用,也使医学人才的上升途径更为便捷。


全面实施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

《意见》指出,要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基本健康服务。


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县域共同体,利益、责任、管理一体化,使县乡村合力发展,上下联通,才能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


由此可见,在今后三年里,紧密型县域共同体会大范围铺开,尤其是在贫困地区。而为了医共体内部管理更为统一,在人员管理方面,县聘乡用和乡聘村用制度也将广泛推开。


加强公卫服务,开展慢性病、常见病等综合防治

加强对贫困地区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开展专项行动,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开展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攻坚行动,实施预防、筛查、治疗、康复、管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治。贫困地区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和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扩大到所有贫困县。


规范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落实签约服务政策,优先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规范管理。


脱贫攻坚与落实生育政策紧密结合

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将脱贫攻坚与落实生育政策紧密结合,倡导优生优育,利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力量,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宣传教育。


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扶贫医疗救助。


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在严格费用管控、确定诊疗方案、确定单病种收费标准、规范转诊和集中定点救治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加大医疗救助和其他保障政策的帮扶力度。


健康扶贫工作是中央高度重视和重点推进的任务,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健康扶贫的一线阵地,大家未来在这方面面临的担子不轻,工作任务也将越来越细化。


但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基层也将会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和倾斜举措,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基层能力建设和健康扶贫工作都将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