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活动】抓基层强基础,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子宫内膜癌防治•妇科新进展岭南论坛学习班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 2020-10-24 浏览次数:404

九月金秋,一个收获的季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举办的子宫内膜癌防治妇科新进展岭南论坛学习班于2020年9月6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会议室圆满落下帷幕,为期两天半的学术交流会议圆满结束。本次大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时开展,为更多妇科同仁构建良好学习平台,线上线下学习氛围浓烈,大会互动积极,反应热烈。

 

9月4日,“岭南杯”腹腔镜手术视频大赛总决赛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会议室顺利召开!参加总决赛的7位选手分别来自广州、东莞、粤东3个赛区。经过激烈角逐,决赛评选出1位冠军:刘浩昌;2位亚军:苏淑军,郭晓鹏;4位季军:刘阳,王英祥,钟树林,李泰康。李小毛教授对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


选手风采

9月5日上午,开始了学术会议。李小毛教授宣布第九届子宫内膜癌防治•妇科新进展岭南论坛学习班正式开始并致辞。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会议的精彩内容。

李小毛教授:宫颈癌防控和HPV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防控分为三级预防,其中HPV疫苗为一级预防,是预防宫颈癌发生和消灭的根本措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李小毛教授全面分析了关于宫颈癌防控及HPV疫苗的研究进展,详细讲解了国内HPV疫苗的应用,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的全球应用进展进行了探讨。

王玉东教授: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进展及争议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药物等治疗方式,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放疗和药物治疗为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王玉东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关于子宫内膜癌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等激素类药物。

李田教授:分子病理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依照子宫内膜癌不同突变将其分为POLE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低拷贝数型和高拷贝数型。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妇产科主任李田教授详细讲解了子宫内膜癌基因分子分型,不同分子分型对传统治疗的反应性。

石琨教授:分子诊断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石琨教授从一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展开,理论结合实际,进一步讲解了分子分型在指导子宫内膜辅助治疗的选择及不同分型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的意义。

何善阳教授:复发性卵巢癌的手术治疗新进展及策略

有70%的卵巢癌患者在2年内出现反复,但是复发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术后无法预测筛选,且治疗困难。广东省人民医院何善阳教授指出,目前绝大多数复发性卵巢癌不能治愈,多采取姑息治疗手段,主要为了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合PET-CT检查结果,进行二次手术可以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

姚书忠教授:坐骨神经解剖及DIE病灶切除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DIE累及坐骨神经的病例发病率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书忠教授为我们带来一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坐骨神经病灶切除手术,从坐骨神经解剖的讲解到病例分享及分析,分享了宝贵经验。

张宇教授:超声刀在恶性妇科肿瘤手术中的核心优势

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妇科肿瘤治疗的常规术式,随着腹腔镜器械的研究及发展,超声刀已经成为腹腔镜下妇科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宇教授结合多个精彩手术视频,为我们展示了超声刀在妇科疾病手术治疗中的优势。

杨越波教授:HR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基因检测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一把新的利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越波教授从HRR基因突变的发现到检测技术,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带来HRR基因检测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陈建国教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诊治规范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菌是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的酵母菌,是妇科常见病。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建国教授讲授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诊治规范,提出要遵守VVC的治疗原则,规范VVC的治疗,以及复发性VVC的治疗。

谢庆煌教授: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关键步骤解析

阴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能够在直视下切除阴道,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等优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谢庆煌教授分享了他多年的阴式手术经验,结合手术视频讲解了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手术的关键步骤,展示了阴式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优势。


郑玉华教授: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的临床诊治

小细胞癌是一种好发于肺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小细胞癌少见,占妇科所有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2%。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郑玉华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一例罕见的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病例,详细讲解了小细胞癌的诊治。

段华教授: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为恶性生殖道肿瘤之首,在我国亦呈现上升趋势。大约7.1%的患者的年龄在20~44岁,因此年轻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日益受到关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段华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分享了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经验,强调治疗前评估的重要性。

 

古健教授:AUB-O诊治之似是而非是非而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副主任古健教授提出AUB-O诊治之似是而非是非而是,用诙谐风趣的方式讲解了AUB-O的临床诊治,分享了宝贵的临床诊断思路。

生秀杰教授:子宫内膜癌与生育的几个问题

当一位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不幸患上子宫内膜癌,请求诊治医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为她保留一线“生机”,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做何决定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秀杰教授对以上问题作出了解答。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适应症包括:患者有生育要求且卵巢功能评估有生育能力,病理确诊为高分化内膜样腺癌,没有肌层浸润、远处转移病灶,没有药物禁忌,且知情同意者。

张新玲教授:超声在宫腔内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彩超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主任张新玲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介绍了超声造影这项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应用。

方莉教授:宫腔粘连的诊治进展

宫腔粘连是妇科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常见疾病,又称为Asherman综合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莉教授指出针对宫腔粘连的治疗,在于恢复正常宫腔形态,降低粘连的复发率。

 

邓柳枝教授: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治

阴道斜隔综合症(HWWS)是以双子宫体、双子宫颈、双阴道,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邓柳枝教授以一例阴道斜隔综合症病例,讲解了这一罕见病的分型、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及预后。

丁杰:HaiFu在外阴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HaiFu技术运用成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丁杰教授详细讲解了HaiFu的工作原理,以及运用在外阴宫颈疾病中的优势。

 

下午六点多,会议圆满落幕,大会主席李小毛教授上台对此次大会做总结词,表示今年情况特殊,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中,我们同时开展线上线下,邀请了多位教授授课,相信大家在这两天都有所收获。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着子宫内膜癌的诊治,还涵盖了多种妇科疾病的诊治及研究进展,为广大妇产科同仁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


主持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