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提升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技能,进一步推动我省基层医疗机构神经内科规范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进而达到“强基层、惠群众”的最终目的,由广东省基层药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主办,于2020年8月6日线上举办“羊城1+N神经科基层医师论坛”学术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刘军教授,同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蔡文峰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井秀娜主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方文丽医师。
此次活动由蔡文峰主任主持开场,简单明了地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的慢性疾病的诊治流程、社区疾病管理等相关制度及社区神经内科的医疗环境,也具体指出社区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疾病诊治及宣传的不足,以及在痴呆等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方面经验欠缺,并提出相应的学术需求及相关构建想法。
刘军教授以“阿尔茨海默症的诊疗及流行病学调查”为主题,向基层医师详细讲授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症状、诊疗的规范化流程、如何开展AD的流行病学调查及AD的科学管理等相关知识。讲授内容可显著提高基层医生对AD疾病的掌握,改善社区对AD等痴呆慢性病诊治及管理水平,早期识别并规范及科学诊治,进而提高A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其带来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井秀娜主治医师分享了一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病例,从神经科常见及罕见基本角度分析了其诊治流程,并进一步介绍了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定义、病理生理、病因、临床表现及诊疗等相关知识,对其影像学分型及特点、诊断要素及相关鉴别诊断进行了强调和详细的说明。提高基层医生对该疾病的了解和诊治水平,降低疾病的误诊及漏诊情况。
方文丽医师从一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例分享出发,详细介绍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分类、诊断核心要素和流程、危险因素及防治等内容,强调VCI的早期识别和针对性干预至关重要,注意卒中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治疗方面要做到综合治疗和个化体治疗。加强了基层医生对该疾病的理解和掌握。
讨论环节中,刘军教授、蔡文峰主任、井秀娜主治医师及方文丽医师根据分享内容进行讨论及解答相关疑问,并针对社区医院如何更好与三级医院合作,如何更好提高医疗水平及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流程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本次学术会议,内容丰富,直观明了地给基层医生带来AD、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血管性认知障碍等疾病的相关临床知识和经验,拓宽了基层医生的知识面,提高基层医疗诊治水平,并建立了友好的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的合作关系,收到许多基层医生的好评与支持。刘军教授表示,发展医疗,需从基层医疗环境、基层医生出发,传授基层所需、所备、能用的诊疗技能知识及实践经验,需增加与基层互动,不定时、不同形式来帮助解决基层医疗的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医疗的水平,达到“强基层、惠民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