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0年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 2020-10-15 浏览次数:458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2020年6月20日,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人民医院承办。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陈汝福教授代表学会到会祝贺,大会邀请了来自省内及周边地区各地级市的同行代表参加,共同见证了乳腺癌专委会的诞生。


图一:全体参会委员合影

大会由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志成同志开场并介绍与会来宾,宣读了《关于同意筹建并成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批复》


图二:常务副秘书长李志成同志主持成立大会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陈汝福教授代表学会对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表示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的成立是积极响应国家“强基层”的新医改政策,希望通过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我省基层乳腺肿瘤的诊疗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与临床一线诊治、经验交流等提供一个平台,推动我省基层医疗机构乳腺肿瘤领域诊治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促进乳腺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图三: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陈汝福教授致辞

专委会拟任主委廖宁教授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建情况,从成立委员会的必要性、组织架构、筹备过程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汇报。


图四:专委会拟任主委、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作筹备汇报

随后大会通过无记名等额选举投票方式,选举廖宁教授为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选举产生方志潮教授等顾问20名,梁贝教授等副主任委员16名,选举广东省人民医院张国淳教授为专委会秘书长,由学会领导进行了聘书颁发。


图五:会长陈汝福教授颁发主任委员聘书


图六:会长陈汝福教授颁发专委会顾问聘书


图七:会长陈汝福教授颁发副主任委员聘书

图八:专委会主任委员廖宁教授为张国淳教授颁发专委会秘书长聘书

专委会当选的首届主委廖宁教授致辞,表示将遵循学会服务基层的宗旨,响应国家医疗发展战略,为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我省各基层乳腺专科医生的学术交流,规范疾病诊疗,促进乳腺先进诊疗技术下沉,为我省乳腺癌防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九: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廖宁教授致辞

至此,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落幕!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我省乳腺肿瘤治疗专业从业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新平台,不断推动我省基层医疗机构乳腺肿瘤治疗的规范诊疗和科学化管理,助力健康中国,造福更广大的患者!


会议第二部分,暨2020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大会开幕式广东省人民医院余学清院长、吴一龙教授分别发表开幕致辞。余学清院长表示,受疫情影响,本次国际乳腺癌高峰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殊形式举办,感谢以廖宁教授为首的组委会以及各位专家同仁对本次会议的支持与参与,衷心祝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图十:余学清院长发表开幕致辞


吴一龙教授在致辞中也同样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外专家通过线上会议这一特殊的方式在“云端”相聚,但线上交流并不能阻断友谊,学术的纽带将我们永远连接在一起。希望明年中外专家能够共聚广州,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增进中外友谊。


图十一:吴一龙院长发表致辞


开幕致辞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在主题演讲中首先对肿瘤生态系统、肿瘤免疫编辑、乳腺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提出了乳腺癌未来免疫治疗方向和策略的展望。


图十二:宋尔卫院士:乳腺癌免疫治疗进展

 

随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首席执行官Clifford Hudis教授通过TAPUR研究的开展以及肿瘤质量实践计划(QOPI)以及CancerLinQ项目的实施介绍了ASCO工作的内容以及乳腺癌治疗新的发展道路。此外,来自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Clarles Balch教授为我们介绍了“Cancer Expert Now”国际乳腺癌远程学习项目以及相关中国项目的开展情况。Balch教授指出,自2016年举办至今的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以及每周三晚廖宁教授开展的分子肿瘤学网络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切实惠及部分没有机会经常参加世界大会的医生获得前沿乳腺癌诊疗知识,助力中外学术交流进步。


图十三:Balch教授:CEN国际乳腺癌远程学习项目


在新辅助治疗专场中,KATHERINE研究的全球总负责人Charles Geyer教授为我们详细阐述了KATHERINE研究的设计思路和结果分析,并介绍了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非病理学完全缓解(non-pCR)患者,辅助治疗中T-DM1应用。随后,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ara Hurvitz教授结合TRAIN-2、neoCARH、PHERGAIN、三阳性乳腺癌Ⅱ(TP-Ⅱ)等研究,为我们分析了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降阶梯时代,我们是否能省去蒽环类药物或化疗的思考


图十四:Hurvitz教授:ASCO精粹—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Hurvitz教授就H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需要降期的HR+肿瘤患者或许可以考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pCR率低且ORR结果不可靠,而其他标志物(Ki67,PEPI,基因组分数)可能可以更好地预测长期结果。此外,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乳腺癌专家Hope Rugo教授在大会中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免疫治疗对于乳腺癌的作用以及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新进展,并提出了增强乳腺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策略和前瞻性思考。


对于新辅助全身治疗后的外科手术方式选择,美国阿肯色州医科大学洛克菲勒癌症研究所乳腺科主任Suzanne Klimberg教授通过实际举例表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扩大保乳手术的适应症范围并进行整形保乳术,而新辅助化疗后保留乳头的乳房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相当,且保留乳头的乳房切除术在肿瘤学上是安全的。此外,对于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手术的选择,美国外科肿瘤学会前主席Armando Giuliano教授在会议中谈到,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影像学和活检至关重要,而新辅助化疗后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尤其是对于从阳转阴的cLN+患者),目前尚缺乏安全性长期数据。


图十五:Giuliano教授: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手术的选择

在下午分别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首先对PHOEBE研究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俊杰教授基于“HER2阳性乳腺癌是否应优选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初始方案的选择”、“新辅疗效决定后续治疗策略”、“辅助优选方案”这4个关键决策问题,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系统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的主任医师魏兵教授对2020版乳腺癌新辅助病理共识更新内容进行了解读,为更加精准化的乳腺癌临床治疗提供了病理学角度的见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殊教授分析了non-pCR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获益,并分享了新辅助non-pCR治疗策略探索的最新成果、中日友好医院的张相林主任药师对《抗肿瘤生物类似药治疗药物监测药学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在临床真实世界如何开展抗肿瘤生物类似药治疗药物监测,从而强化抗肿瘤生物类似药在临床中的个体化用药策略,推动安全有效使用。下午会议的最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教授回顾并梳理了乳腺癌外科诊疗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外科手术仍然充满生机,依然是最具有循证依据的方法,而精准医学时代下的乳腺外科决策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多中心协作才能取得最大优势。


在晚上的“全球大咖说”专场中,来自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主席William Gradishar教授讲述了ER+转移性乳腺癌管理模式的变迁,他指出,目前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以及二线的标准治疗方案,该联合方案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其突变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应选择何种治疗方案目前仍有待更多的研究去探索,目前多种靶向药物的成功(如PI3K抑制剂)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图十七:Gradishar教授:晚期ER+/HER2-乳腺癌管理


当天会议不仅参会专家阵容强大,且内容安排丰富多样,线上、线下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国内外乳腺癌领域顶级专家聚焦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过程中的重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为参会者奉献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相信在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的乳腺癌诊治事业一定会取得进一步的成功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