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英,工作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肾内科,主管护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委会委员,工作10年。2020年的春节注定刻骨铭心,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原本可以在家团员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涌现出了太多大爱、感动。谢雪英也不例外,在疫情面前,她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2020年1月24日,面对越来越紧迫的疫情形势,医院紧急筹建隔离病区,发出征召医护人员的通知。谢雪英第一时间和领导报名了,然而,她没有入选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她是个二胎妈妈,两个小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这种情况并不适合高工作强度的抗疫一线工作。她没有打算放弃,在国难当前,在疫情面前,作为医务工作者,她怎能置之不顾。仅仅过了两天,1月26日,医院组建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而这一次,她更坚决。她甚至还不顾亲人和朋友不得不解,她们不理解,一向柔柔弱弱的身躯,怎么会迸发出这么强大的能量。同学问她为什么报名,她回答:没有为什么,全是内心发出来的呐喊。
17年前,谢雪英就目睹了那场非典的肆虐,当时还在读初三的她就萌生出理想,传承前辈们救死扶伤的精神,立志终身从事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职业,保护生命是她的职责,促进健康是她永远的向往,所以高考她全部选填了医科大学。17年过去了,她一步一脚印,在工作中实践理想,一丝不苟,终于成为了理想中的模样。而这一次请战,她终于如愿成为了抗疫一线的一员。为了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无硝烟的斗争,她把两个孩子交给丈夫照顾,自己只身一人回到广州。医院将她安排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线大学城发热门诊。
2月1日,谢雪英正式走上抗疫一线。而形势比她想象中要严峻得多。站在诊治的“第一道防线”,发热门诊的护士们所承受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平常看起来很酷的隔离衣,连续穿几个小时后变成了“桑拿服”。而且,防护服一穿就是4小时,在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有女护士穿上了尿不湿。不光要克服生理上的压力,也要克服来自心理上的压力。每天要分诊上百个发热病人,尽管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但要坦然地说出“不怕”定是假的。医院领导和同事们每天都会叮嘱一线工作人员,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别人,一股股暖流不断地温暖这些“战役玫瑰”勇往直前。在发热门诊,绝大部分前来就诊的病人都是配合的,但也有不情愿被迫来检查的,骂骂咧咧不肯配合的。“在那种环境下,光像平时那样耐心是不够的,要努力理解病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好好安抚,更要给予他们信心。”谢雪英说,“这些患者就像无助的孩子一样。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说他妈妈已经确诊了,自己查了两次还很不放心,谢雪英就耐心地帮他留取标本,指引他做检查,他没有家属陪在身边,她就如亲人般给他关爱,最后拿到CT结果阴性的时候,小伙子再也忍不住了,含泪说道:“谢谢你!陪我渡过这个难关”,谢雪英微微一笑,目送一位一位患者检查治疗。
2月7日,这是谢雪英来发热门诊第七天,女儿和儿子电话里和她说“妈妈,你怎么还不回家”,谢雪英告诉孩子们“妈妈要去消灭病毒,你们和爸爸先在老家呆一段时间再下来广州”。她说她一个人在广州可以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现在来发热门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要完成的工作也越来越细,但是无论怎样,谢雪英说都要安抚好病人,让病人有序的等待就诊,因为此时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恐惧,她记得自己接诊了一个病人,很年轻,20出头的女生,她的手在颤抖,她和谢雪英说“我很紧张,发烧了3天了,很怕是新型冠状病毒,”谢护士安抚着她,告诉她一切等结果出来,给予她信念,细致地给她做治疗取标本。她说:“有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病人的负责和关爱。我们全体一线工作者都响应党的号召,不畏艰险,众志成城,坚决努力打赢这场胜战,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别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在一线,其实不是所有的事都有原因和结果,只是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而已,人生短短数十载,犹如白驹过隙,终归不过是无憾过往,珍惜当下,不负将来,如此而已。在这里很多都是舍小家顾大家的人,因为此时我们的目标就是奋战在一线,愿阳光灿烂,不再黑暗!也许这场战役还要持续很久,但是我们努力,弘扬叶欣精神,带头坚守岗位,按照标准做的更细更好,期待疫情早日解除。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只要努力,胜利将属于我们,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同舟共济,度过这人间二月天,三月将阳光灿烂,遍地花开,愿疫情早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