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肺炎疫情影响下,针对如何更好地诊治肝癌疾病,加强肝癌MDT合作治疗,一直是临床和病人的需求。
值此新形势,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李鹤平教授的组织下,肝癌规范化诊疗学习班暨肝癌诊疗协作组筹备会议于4月9号在线上正式召开,为以后肝癌协作组的正式成立做好铺垫工作。与会的专家和医生同道近100人,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湛江、茂名、云浮、肇庆等全省各地的专家一起线上论道。
大会议程
第一节:大会筹备
会议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范卫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李鹤平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华赟鹏教授联袂主持。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李鹤平教授,首先汇报肝癌诊疗协作组筹备报告:我国是肝癌大国,在肝癌多学科诊疗技术日益更新,肝癌诊治手段不断增多,肝癌的MDT治疗被提上日程,外科手术、局部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的相互结合,多学科的共同协作,加强肝癌病人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使病人最大获益。
第二节:对话疫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肿瘤科陈凯主治医师分享了援汉经历:2020年2月7号中山一院第三批医疗队正式出征武汉,当时中山一院总共派出的是131名队员,其中是医生有30名,护士有100名,还有一名是保卫人员。抵达武汉初始,国家卫健委专家对医疗队进行非常重要的感控培训,然后医疗队就迅速进入救治新冠病人的战斗中,迄今刚好2个月时间。作为中山一院援汉医疗队的一员,虽然工作非常艰苦,但是看见自己治疗的病人能够治愈了,或者是能够有明显的好转能够转出重症病房,心情是非常开心的。期待春暖花开,战胜疫情,我们再面对面聚首。
第三节:学术前沿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元云飞教授分享肝癌转化治疗,从两个病例出发,通过自身团队的经验探索了TACE联合HAIC,得到非常好的治疗疗效,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内科李志花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韦玮教授参与专题讨论:共同认为肝癌今后联合治疗是一个方向,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手术、消融治疗和免疫治疗、靶向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黄勇慧教授分享了从介入视角看肝癌免疫治疗:肝癌MDT多学科合作是个很好的方向,可以改善预后,节约费用。Imbrave150研究,带来了质的飞跃,免疫治疗有拖尾现象,患者获益更长。提高肝癌疗效的主要方法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改变药物,第二是改变策略。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介入科赵剑波教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中心刘华强教授参与专题讨论:共同认为介入联合免疫治疗,是个不错的思路。并同时建议,可以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委会肝癌诊疗协作组的框架下,多组织相关肝癌介入联合免疫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协作组的专家需要多多合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曹洋教授分享替雷利珠单抗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2018年全球新发肝癌患者数量,中国为最多。免疫治疗的出现提供了治疗肝癌的先进武器。由于肝脏富含巨噬细胞的脏器,而替雷利珠单抗经过FC段改造,从而能够在肝癌治疗中发挥更强大的抗肿瘤活性。替雷利珠单抗在001研究中,在肝癌队列显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二线治疗的ORR达18.8%,不良反应可控。另外替雷利珠单抗在301研究是对比索拉非尼头对头的非劣效性,研究结果非常值得期待。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梁启廉教授点评免疫治疗带来不错疗效的同时,但需要注意免疫治疗带来3级及以上TRAE,但是替雷利珠单抗的使用体会来看,安全还是非常不错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董军教授点评肝癌患者大部分单用免疫治疗可能效果不一定达到预期,将来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肯定是一个主流。
第四节:总结展望
新冠无情人有情,本次学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反响良好。与会专家来自各个城市、各家医院,涵盖肝胆胰外科、肿瘤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肝癌治疗相关的多个科室,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业委员会积极践行肿瘤的多学科诊治的特色。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业委员会秉承科学防疫、MDT协作治疗肝癌理念,在肝癌各个领域治疗技术、治疗药物、药物研究不断更新的时代,加强跨科室合作,融动多个城市专家一起,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精准个体化治疗,给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李鹤平教授最后总结: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委会自2018年7月成立以来,已延揽了全省以广州、深圳为主的所有地级城市肿瘤诊治相关专家500余人参加,召开了包括2018年、2019年两次年度学术大会在内的20余次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相关学术会议;同时已经组建成立了“肿瘤精准医疗学组”、“肺癌多学科诊疗协作组”两个学组,本次学术会议,是为下一步组建成立“肝癌多学科诊疗协作组”的筹备会议。以后将进一步增加跨科室、跨专业互动,不定时、多组织形式新颖的学术活动。在疫情过后,共盼能重新相聚线下,把“肝癌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和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