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病专科刘军教授牵头,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分会、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专业委员会、hhc认知学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病专科和继续教育科协办的“第三届逸仙痴呆高峰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认知障碍高峰论坛”在广州市广东大厦举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病专科刘军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邢诒刚教授、彭英教授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黄美近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大会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贾建军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章军建教授、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苏焕兴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林志秀教授及冼彦芳教授、日本生物活性科学研究所Yu Fukuda教授、中山大学药学院皮荣标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石胜良教授、广州市红会医院徐武华教授、深圳市罗湖医院朱飞奇教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彭福华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李峰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彭英教授、王艺东教授、伍少玲教授等多位专家作报告。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黄美近教授代表学会致辞
本次会议设立了“临床诊疗进展”及“科学研究进展”两个会场,多位教授深入探讨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分子诊断技术应用、药物治疗新进展、实验模型的构建筛选及非药物治疗,其中还包括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酒精性脑病、急性脑血管事件和病毒性脑炎等最新前沿研究进展,堪称一场学术盛宴,精彩绝伦。
其中,刘军教授以“2018年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暨AAIC18速递”为主题作演讲,主要介绍了A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如基因突变新位点的发现、ApoE的潜在作用机制)、新生物标志物GFAP及S100B、诊断新进展如Photo-oxidation-Induced Fluorescence Amplificaiton (PIFA)及防治新进展,强调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刘军教授带来“2018年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暨AAIC18速递”这一课题
贾建军教授题为“分子影像在AD诊断中的应用”介绍了影像学对检测AD分子标志物的重要应用价值
来自日本生物活性科学研究所的Yu Fukuda教授作了“Neurotropin对痴呆疗效研究的新进展”的专题演讲,为AD治疗带来了一丝曙光。
石胜良教授分享了《BPSD 的综合管理》
王艺东教授作POINT 研究专题演讲
朱飞奇教授就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药物治疗进展做了精彩分享,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该学科知识的了解。
苏焕兴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靶向脑类淋巴系统的痴呆治疗及构建家系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筛选平台这一研究课题,并积极地与讲者沟通交流,生动新鲜的讲述方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聚精会神。
冼彦芳教授带来《和厚朴酚改善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专题演讲
皮荣标教授结合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家分享了关于抗AD药物研发现状、困境与出路。
伍少玲教授作《认知障碍的康复》报告
李峰教授带来《新型“聚集诱导发光”分子或纳米探针在诊断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专题报告
章军建教授分享《血管性认知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探讨》
彭福华教授带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免疫疾病与认知障碍》专题报告
论坛内容丰富,包括各种类型的痴呆诊治,如VCI、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等,同时为大家归纳总结了很多临床实践经验及相关科学研究进展,在场听众无不兴致勃勃。
上半场会议由梁秀龄教授作了精彩总结,梁教授慷慨激昂,神采飞扬,表示“逸仙痴呆高峰论坛”是一个优秀的平台,聚集了一群旨在研究痴呆、探索痴呆的同道们,为促进大家共同战胜痴呆而不懈努力。
会议最后,大会牵头人刘军教授致谢,尽管会场外台风“山竹”声势浩大,狂风骤雨,各位到场专家及嘉宾听众仍能克服恶劣天气,共同促进了此次 “逸仙痴呆高峰论坛” 的圆满举行,实属不易。大家高涨的热情,击败了咄咄逼人的台风,会场里学术交流的热烈氛围和学术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让人再次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刘军教授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并投身痴呆的研究,同时,也会将该系列论坛一直举办下去,不断精进,不断优化。
文字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病专科 李怡
编辑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病专科 熊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