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委照片.jpg
合影.jpg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于20181130日在广州成立,由广东省各级医疗单位的新生儿科医生组成。20231215日在广州顺利举办专委会第二届换届大会,现有委员314人,覆盖了省内各地市区基层医院。其中名誉主任委员1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2,秘书3,常务委员69人,委员210人,并聘请学术顾问8

   专委会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健康要求,贯彻了国家“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基本原则,以技术帮扶、技术推广为目标导向,着力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广东省内各级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


任职 姓名 单位
主任委员 欧阳颖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名誉主任委员 周伟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顾问 郝虎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顾问 孟琼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顾问 聂川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顾问 敖桢桢 河源市妇幼保健院 
顾问 李晓东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顾问 刁诗光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顾问 刘王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顾问 李伟中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副主任委员 敖当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副主任委员 蔡晓华  普宁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委员 陈诚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委员 陈志凤  东莞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委员 戴怡蘅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委员 黄辉文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委员 黄书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 
副主任委员 李思涛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副主任委员 刘晓燕  粤北人民医院 
副主任委员 缪涛瀚  河源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委员 欧巧群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委员 谭宁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副主任委员 王斌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副主任委员 王少华  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委员 魏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副主任委员 吴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副主任委员 向建文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委员 薛立军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 
副主任委员 杨秀芳  中山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委员 游楚明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委员 张坤尧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副主任委员 庄静文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秘书长 阮扬皓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新生儿复苏技术

正确的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伤残率

的主要手段,用最新的技术培训参与分娩的医务人员,提高新生儿复苏的水平,是围产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新生儿营养支持技术

现代新生儿早期营养的目的除满足营养需要,预防营养缺乏和促进生长之外,还要预防营养过剩,有利于远期的健康。新生儿营养支持已经成为与新生儿生存质量及预后紧密相关的重要技术,对人类的生命进程维持最佳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技术

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是指在自主呼吸条件下,经鼻塞或面罩等方式提供一定的压力水平,使整个呼吸周期内气道压力持续维持高于大气压的通气方式。

新生儿常频通气技术

新生儿常频通气技术是指在对新生儿应用呼吸支持中指令通气频率低于或等于干预对象的生理频率,是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最普遍的技术。

新生儿高频机械通气技术

新生儿脑功能监测技术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技术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是指由脐静脉置入导管,其顶端到达下腔静脉,建立静脉通道的技术,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技术。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导管,其顶端到达上

腔静脉,建立静脉通道的技术,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技术。